没有框架,再多的努力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老舍有一部长篇小说,叫《骆驼祥子》,它主要通过一个小人物祥子的命运来影射出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书中的祥子是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年轻人,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

然而,生活对祥子似乎太苛刻了些。

每当他以为快要接近梦想时,命运都像一盆凉水一样朝他浇灌下来。尽管他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可最终还是没法买到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

我们在感慨祥子命运悲惨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他身上的局限性,那就是缺少一定的认知体系。

什么是认知体系?

在《框架思维:高手做事的方法》(以下简称《框架思维》)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认知体系其实就是一套知识框架。通过框架进行决策和思考,可以有效地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果你有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你就能够轻易的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像一个真正的高手一样做出正确的决策。

《框架思维》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像高手一样做事的书,它的作者是一个“团队”,分别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弗朗西斯·德维西库,他们三位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背景横跨经济、技术与管理决策等领域。

在《框架思维》这本书里,三位作者为我们分享了什么是框架思维、如何构建自己的框架,以及框架的三大底层要素和重构框架的方法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真正做到:想清楚、说明白、做正确。

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看待问题都只能看到表面,却看不到本质?

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看不懂那个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散的、凌乱的,没法将它组合在一起,所以就做不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没有框架思维。如果老舍笔下的祥子是一个有框架思维的人,或许他就不会落得那悲惨的命运了。

在《框架思维》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框架的三大底层要素,它们分别是:因果律、反事实思维和约束。在我看来,这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独立却又彼此制约的关系。

一、因果律

作者在书中提出,“为什么世界可以被预测”?因为人们是用因果关系来看待世界的。以为只要通过A就能得到B。

就像老舍笔下的祥子,他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多拉几趟车,每天多攒一点钱,就能存下足够的钱去买一辆新车了。

《框架思维》里说:“人类与动物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把因果推论转化为框架,这些心智模型成为可供反复利用的模板,帮助人们从因果关系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存钱是因,买车是果。所以祥子就一直在拼命地拉车、赚钱,为的就是能够早日买上新车。

但有时候因果并不成立,有了钱不一定就能买到车。祥子确实是存了钱,但是他把大部分的钱都放在了车行老板那里,其实这是很不保险的,因为祥子保不齐如果哪天车行老板不高兴了,私吞了他的钱,那他辛辛苦苦才赚到的血汗钱就要这样打水漂了。

所以尽管祥子存了钱,但他不一定就能用那钱为自己买来新车。

事实证明,有时候A并不一定就能得到B,它也有可能得到C,或者D。

二、反事实思维

如果人们一直用因果律来处理问题,难免就会造成认知上的不断下降。所以作者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反事实思维。

所谓的反事实思维就是,针对想象中的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所展开的思考。反事实思维取决于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而后者根植于我们的框架之中,反事实思维使我们能设想未来或假设过去,或者把某个场景中发生的事情纳入另一场景中来考虑。

在《骆驼祥子》中,有一个人就很有反事实思维,就是高妈。

高妈与只会用因果律来看待问题的祥子不同,她是一个很有框架思维、有远见的人,她懂得如何理财,如何才能让口袋里的钱进行“钱生钱”。

高妈告诉祥子,其实存钱的方式并不只有放在自己口袋里存起来这一种,还有“放贷”这样的方式。只可惜祥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拉车的,钱还是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更现实。

三、约束

不过人类除了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之外,贪婪与欲望也是无尽的,所以一定要给它一个约束。只有给你的框架一个约束,才能让它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高妈的框架就是通过放高利贷来让自己的钱实现“钱生钱”,但如果她不给自己的框架增加一个约束条件,比如只能拿出多少钱去进行放贷,应该留出多少钱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的话,如果运气不好,一下子收不回钱,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在符合事实规律的情况下,不但要有反事实思维,也要懂得约束。

其实无论是祥子、高妈,还是我们,如果把握不好框架的三个底层要素:因果律、反事实思维和约束之间的关系,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框架,那再多的努力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祥子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看不到他心中可以赚钱的框架,只能用简单的因果律来推导问题,他注定只能一直走在拉车、攒钱的路上。

高妈虽然有反事实思维,但如果她没有给自己一个约束力,有所限制的话,或许她最终也会让自己所有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

至于我们呢,想要让自己的努力不再是低水平的重复,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我们要做的大概就是先建立一个框架。

正如畅销书作者成甲说:“框架是我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头脑中所用的程序结构。成熟框架可以提升效率,而打破和重构框架可以产生新的创意。”

《框架思维》的三位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先不要急着给出答案,或是直接上手就做,要先思考一下它为什么会发生,它是如何发生的,它会造成什么后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先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开始着手去做。

樊登说,人类之所以能在严酷的生物竞争中脱颖而出,与人工智能分别开来,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构建框架的能力。

通过框架,我们得以获得对于事物的准确认知,从而做出优质的判断和决策。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框架思维》这本书中学到如何构建自己的框架,实现更好地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框架,再多的努力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