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人生(一)

读过一些书和没上过学的人当然差别有很多方面,但我认为,最有趣的在于逻辑思维这个点。逻辑这个词可能含义还广泛,不便全部提及,今天就讨论两个普通的要点。

我们都知道,学习数学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两组术语,既归纳(或概括、总结)和推论(推理、演绎)。其实不管有没有学过数学,人都天生有这两种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试着给马下个定义,不同的人可能各执一词。有人说马是四条腿的动物,有人说马是有毛的,还有人说马吃草,像牛,但比牛跑得快......说一天可能也说不完。谁说的似乎都对,但又都不对,因为没有一个人的话能够概括出马的本质,而非外在的细节表相。只有透过这些所有的细节表相才能接近所有的马共有的特征,才有可能找到马的本质。这个思考和努力的过程即为逻辑上的概括。

推论或推理与概括刚好相反,是一个由内向外散发的思维过程。当我们知道马是什么样的动物之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会再牛马不分,无论公母、长幼、个头大小、红黄黑白......我们毫不费力便能分辨出来。有几个词最能形象说明这种思维的意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万变不离其踪。一个最俗的比方就是钱,有了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买下整个世界。很多思想家科学家穷尽一生都在追求真理。那是什么样的道理呢--世界的本源吧!掌握了真理,整个世界都会在你的掌控之中。然而,世界无穷大,因此也不可能被尽知!

上面理论太空洞,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管理员对犯了错,要解释原因戎求情的人讲一句话: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不守规矩),这个世界还不早乱套了吗? 这样的说辞乍听好像也没什么毛病,只是无论任何时候听起来,都觉得不怎么舒服。有时候原则就是原则,只要是犯错,就该认错认罚;然而原则毕竟是死的,终归要为人服务,而且仼何原则都难免有例外,有特殊情况,所以原则的人性化和弹性也有必要。明白这个道理了以后,同样的话,说出去的方式可能会因为语气、态度和措词,效果大相径庭。

有的事情,如随地吐痰,你不管我不管,地上很可能一片狼籍,无处下脚。有的事情,如老师教小孩,就不应该死板、教条,而是注意个性化、差异化和开放性,不能梦想班上每个学生都考一百分,都是三好学生。也不是因为怎么努力不可能做到,只是从根本上讲,它就不是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有的孩子本来就不是要成为学霸的,上学只是个人成长的必要经历而已,一堂课甚至一门课学得好不好,对一个的一生来讲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既然如此,我们的学校教育为何要把神圣复杂的人性塑造过程,简单化至如此无以复加的程度呢?这是对理论的推理应用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考试是教育,但教育不等于考试,就象我是人,但人未必是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逻辑与人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