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故事》:任历史变迁,奇遇建筑的世界

建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场景都发生在建筑里,比如商店,办公楼,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同时也构成了城市优美的天际线。我们的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建筑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历史。

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每当向别人介绍自己职业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为我是室内设计师,没办法,我们所接收过的建筑知识太少了,现在我们迎来了一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发行的《建筑的故事》,这本书的文字作者是帕特里克·狄龙,英国著名建筑师、历史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出版有《英国的故事》,《最后的革命》与《琴酒的近代欧洲史》。绘画作者是斯蒂芬·比斯蒂,他是享誉国际的剖面图大师,DK御用插画师。惯用墨水与水彩创作,据说他画画不用尺,每一张图都是他一笔一笔画下来的。他的画受到儿童与成人的喜爱,目前引进到国内的图书有《科学全景图:典藏版》,《古代文明惊奇透视》,《DK儿童穿越时空的旅行》。

这本书用宽幅全彩剖面图来介绍建筑,从原始人建造的房屋开始入手,精选了16座传世建筑,16张全彩宽幅剖面图,16次深入建筑肌理的抽丝剥茧,16次全程私人导览。这些图都是等比例绘制,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金字塔、帕特农神庙、万神庙、巴黎圣母院、水晶宫、紫禁城等等这些享誉世界的伟大建筑所画成剖视图,可以看到建筑的内部,更直观的感受三维空间,了解许多隐蔽工程,更能理解建筑大师的设计手法、设计理念及建筑的艺术性。


01人类缔造了建筑,同时建筑也改变了人类

有人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人类创造工具,改造环境,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茅草屋到玻璃采光顶,从拱券结构到钢结构,从居住建筑到纪念性建筑,单一的居住需求一步步多样化起来,人类把掌握的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并且体现在不同时代的建筑中。建筑技术的革新,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比如玻璃、地暖、电梯,这些技术的发明使我们越来越亲近自然,生活舒适,适应时代的需要。

《建筑的故事》引言是“建造一栋房子”,简要地介绍了建筑的发展史,以及各种建筑部件如何慢慢演化、改善,从而让我们居住得更舒适。比如书中写到为了让室内光线明亮,人们需要一些能够兼顾采光与防雨的东西。于是沙子被加热融化,再冷却固化成坚固的薄片,就制成了玻璃。还有工程师将钢梁和柱子固定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框架结构,这样人们就可以快速制作出宏伟的建筑。本书文笔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可读性极强。建筑背后的故事,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人类反复思索、更加强大的历史。

02精密图解,剖析建筑细部

本书详细介绍了16座传世建筑的前世今生、文艺复兴、美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建筑影响,还穿插介绍了建筑流派的关键人物:伊姆霍特普、莫里斯主教、安得烈亚·帕拉第奥等,还有包豪斯学校,虽然这所大学只存在了几年,但是它所传承的精神“一切皆有可能”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建筑史,所有这些历史细节和16座建筑一起带领读者进入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世界。


我们熟知的紫禁城,是天子居住的城市,是当时我国天下的中心,明成祖朱棣希望给他的臣民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微型的中国,一个秩序井然,和谐美好的地方。朝臣们走进紫禁城大门内上朝,军队出发去征战疆场,但是紫禁城内却平静如常。从午门进入,先来到一个巨大的前院,院内有金水河,蜿蜒穿过整个紫禁城,太和殿矗立在高高的汉白玉基座上,殿内的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巨龙则口衔宝珠。最好的雕刻艺术,最美的风景,最高形制的建筑,如今宫殿依旧,但是朱棣统治整个世界的美梦却永久地破灭了。

本书的绘画作者斯蒂芬·比斯蒂甚至画出了龙椅,还有在上面的皇帝老儿。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一饱眼福。

帕特农神庙建造在雅典卫城之上,古时候,雅典卫城是雅典城的要塞,他们在这里躲避危险,也在这里欢庆胜利。无论人们是从雅典周围的群山上,还是从海上的船只上看帕特农神庙,它都如同卫城的冠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光无限。

菲狄亚斯为这座神庙创作出了他最伟大的浮雕作品,在一面山花上,他讲述了雅典娜的诞生,另一面山花上则展示了雅典人民选择她作为守护女神的过程。在圆柱的顶端他雕刻了半人马与神的战争,在这些浮雕中最为精美的作品是一幅柱廊内侧的横式带。这条横式带沿着柱廊延伸,绕行一周,连为一体。横式带上描绘的是雅典人民的游行场景,他们向着帕特农神庙行进为雅典娜献上一件新袍子,这美妙的景象永久地凝结在了浮雕中。

帕特农神庙不仅仅是一座献给女神的殿堂,它还象征着雅典人的精神。

每一栋建筑,都有个值得细说的故事,等待你的发现。

03创造建筑的未来,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像一条线串联出许许多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内涵外延都极其丰富。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说,“从今往后,建筑的重点将变为重新关注恢复与自然的关系,恢复地域性,恢复土地固有的历史文化以及创造全新的社区。”建筑承载着我们的生活,技术与艺术的碰撞在时空中变化、循环、更新,一代又一代推陈出新,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熠熠闪耀,与其他技术共同谱写我们美好的未来。

筑博设计集团执行首席建筑师,“童筑文化”创始人,儿童建筑教育推广者冯果川曾说建筑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让孩子去了解文化,了解人类的文明。他主张让儿童从小接触建筑,从培养美育入手,用合适的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建筑。儿童学习建筑要从观察开始,思考并发现问题,再到动手实践,不断试错,解决难题,这个过程体现了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加创造力。未来世界的主人公不需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需要的是创造力,是整合的思维能力,建筑建造的过程恰恰就是如此。

建筑是人类发展的有形“史书”,任何传承与创新都会在建筑中留下刻痕,建筑学的内容通常来说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建筑的故事》这本书既讲述了工具技术带来的建筑革新,也诉说了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艺术成就,细腻的剖面图,附上详细的解说,不仅适合爱好建筑的成人阅读,也适合儿童沿着历史的脉络探索著名建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筑的故事》:任历史变迁,奇遇建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