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能看见自己相信的真相,所以我愿意相信美好、相信善良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情侣遇到了死神,死神告诉他们:“你们两个只能活下一个,生死由猜拳决定,只有赢的人可以活下来。”

面对生死的抉择,这对情侣决定绝不独活,约定好一起出石头。

但最后,男孩出了剪刀,活了下来,而女孩出了布,被死神带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故事之后,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但合理的解释不只有一种:

这对情侣的关系如何?双方为什么会违反约定?面对女孩的离去男孩的反应如何?故事中都没有交代,他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只能由读者自行脑补,于是也就有了很多理解的版本:

版本一:男孩牺牲自己让女孩活下去,于是出了剪刀。女孩想自己活下去,于是出了布;

版本二:男孩想牺牲自己让女孩活下去,于是出了剪刀。女孩也想让男孩活下去,她知道男孩会主动牺牲,于是出了布;

版本三:女孩想自己活下去,于是出了布。男孩也想活下去,他猜到女孩会因为想求生出布,于是多算计了一步,出了剪刀;

版本四:女孩愿意为男孩牺牲,也相信男孩会为自己牺牲, 于是出了布。男孩知道女孩相信自己,会为自己牺牲,但他却想活下去,于是出了剪刀;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对于同样的故事,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给故事赋予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但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会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人类大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整合归因,赋予意义,而事实上世上的很多信息都是有歧义的,比如下面这张著名的视觉动图:

《旋转的女人》

图片中的女人是在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呢?

第一次看到这个图片,这个大部分人只能看到一种情况,并且会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

因为对于同一张图片,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本身是互相矛盾的,我们又是亲眼所见,自然会旋转相信。

但实际上,这幅动图的女人既可以被人理解为在顺时针旋转,也能被理解为在逆时针旋转。

《旋转的女人》解析

两种互相矛盾的判断,的确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事物上,达到完美地对立统一。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并没有接收足够多的,能让我们形成精准判断的信息。

对于这个动图,纯粹的黑影是缺乏深度信息,但大脑会主动帮我们补上深度。在脑补的时候,有两种可能的空间深度补法,我们也就因此会看到两种可能的转法。

当我们的身体通过看、听、闻、触摸接收到某种感觉,我们的大脑一定会形成知觉,这是大脑的本能,就算实际上它根本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脑是做不到对没有形成意义的事情置之不理的。就像对于开头的故事,我们一定会自行脑补,形成更富有意义的判断,而不是停留在故事简单的结果。

但我们的脑补也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源自于内心的某种信念。而内心的信念,反映出你对世界的态度。

就这个故事而言,最易得的理解折射出对爱情的潜在态度:是否仍旧简单纯粹,还是已经对人性产生了怀疑;是认同女性能为爱情牺牲,还是觉得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当我们对外界的人或者事产生某种看法时,实际上这种认知源自于自己的内心,但有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

这是因为:我们虽然有能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也能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我们只能看见,或最容易看见,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而对于那些不支持自己信念的事件,我们总能轻易将它歪曲。

比如最近有给消防员买奶茶的新闻,底下的评论中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商家营销的手段。

热心人给消防员送奶茶

对于这样不和谐的声音,也有其他网友予以驳斥,但却不可能将对方说服。

我们是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的。即使是消防员们壮烈牺牲,也无法唤醒他们的共情和良知,仍旧通过键盘发泄自己满满的负能量。

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我们只需要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言论,无需因此大费口舌,影响自己的心情:

当人们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有什么,就会看见什么,也就越容易吸引来什么。

心中有爱的人容易发现世间的美好,而内心阴暗的人则会揣测周围的恶意。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那种内心阴暗的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存在并不会影响我们世界的美好,只会让他们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糟。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消灭别人的负能量,而是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

当我们信奉某种理念,就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证据;当我们处于某种状态,就会发现很多的同类;当我们笃定未来的蓝图,那么它就将成为现实。

吸引力法则表述的概念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是可以加以应用的。

不要一边渴望着更美好的生活,一边又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让生命的能量陷入矛盾之中。

正是因为人们只能看见自己相信的真相,所以我更加愿意相信美好、相信善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们只能看见自己相信的真相,所以我愿意相信美好、相信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