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处和躬身入局——记我在TR.JK的收获

2018年4月到2020年3月,我从TR集团被派到TR.JK集团担任高管。虽然时间只有2年,但正值TR集团战略转型和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除了正常的工作,也经历了TR集团蜂蜜事件、JK生产厂搬迁、996事件、黑客事件、新冠疫情等多次突发事件。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角色,学习以前不熟悉的知识,参与公司治理和管理,处理复杂矛盾,应对舆情危机,这既是对我的挑战,也是难得的经历。而最宝贵的收获,是我思维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包括管理人员的思维、战略布局的视野、合资党建的探索、管理工具的使用、应急事件的处理、部门管理的细节等6个方面。

一、管理人员的思维

1.对时代的敏锐性

与部门管理者不同,站在企业负责人的角度,不再是单纯执行上级任务,而是要有前瞻性,实现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转变。无论是商业趋势、行业政策、地方规划还是中央要求,和企业相关每个信息都要解读。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什么是风口?如何把握风口?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对市场上、政策中,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落实的过程。落地的关键,就是要快。近年来,站在TR.JK集团的角度来看有三个风口:一是产业互联网的技术革命和管理创新风口,每一个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思维再做一遍;二是大健康产业的政策风口,政策上给与了足够的重视,但如何落地需要企业自己探索;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投资风口,国内的实体经济方面有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资氛围。TR.JK集团的“ALL in One”项目,包括现在变成网红的本草养生咖啡,就是这三个风口的产物。

2.对管理的大局观

TR.JK集团是个10000人,2000家门店,10个生产基地遍布全国的公司,所以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实现从业务决策到管理决策的转变。着眼点不再是解决单个问题,而是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弥补漏洞,完善流程,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不能拘泥于细节,不拘泥于部门,不想单纯的是非得失,而是从公司的整体去看,从更长远的时间上期跨度上去看。

看前辈做事,解决核心问题,抓住关键节点,有的时候我理解,有的时候并不是特别理解,但是时间长了才会发现,确实应当如此。

3.对企业的责任感

企业高管和中层对责任感的感受完全不同,这和职责有关,和压力有关,不具体经历是很难体会到的。在部门,想到的是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若不主持工作就可以想的更少。但来TR.JK集团的两个春节,虽然不值班,但都也没敢回老家。除夕夜去TR.JK大厦,初二去生产基地。其他劳动节国庆节也是,孩子和她妈妈独自出去旅行,自己不敢出去。其实没有领导的要求,就是不放心而已。

其他不属于自己分工范围内的事情,比如说石家庄的门店被撤柜,和集团业务部室的沟通,几次比较大的危机时刻,也都是自己主动想办法去协调。前辈也有很多的机会去指导我,包括安排并不属于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让我去做,去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也给了我确实很多的机会去增强这种责任感。

当然了,“君子思不出其位”,在有些时候,我做的也不够妥帖。

二、战略布局的视野

1.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领导者日常要有战略的意识,不能沉溺在一般的工作中。TR.JK集团成立于92年,从冰糖燕窝这一个品类入手,开创了TR集团的滋补养生整个品类。借鉴服装行业通过专柜直营模式来规范渠道,建立大型店,研发保健食品,收购原料基地,进行资源储备,从50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百亿规模。2009年开始推动战略转型,布局六条跑道、三个生态圈,虽然几次市场变化,营收跌宕起伏,但还是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经验就是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疫情期间,TR.JK集团仅用6天建立的口罩生产厂,也不仅仅是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拿到了系内医疗器械板块的许可,打通了今后智能穿戴产品收集连接健康大数据的一环。

下一步,看三步,这才是高手博弈。

2.居安思危的意识

曾国藩说,“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天畅怀”,居安思危就像华为布局海思一样,是跨越周期、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TR系内人都很羡慕TR.JK,觉得一直能够占据利润最高的领域。实际上,这是在不断进行战略布局和调整的结果。如果仅限于一个单品话,在保健品这个行业,影响太大了。改革开发40年,太多的保健品企业风光一时,却昙花一现,沈阳飞龙、三株口服液、乃至近年的东阿阿胶,盛极而衰。在鼎盛的时期盲目投入,扩大生产,更是MBA老师说的取死之道。这就是没有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如果TR.JK集团不提前布局新产品线的话,现在可能就受到虫草的影响,造成销售的大幅度下滑。公司总说“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确实如此。

3.战略转型的困难

卡普兰和诺顿在《战略中心型组织》中指出,为了推动战略落地,需要一把手亲自推动,而不能只在人力资源部发力,但实际操作中,困难远远不止于此。人的利益、思维的惯性、懒,都是拦路虎。TR.JK这次战略转型的时间跨度之大,也正好能看到战略转型之难。

虽然战略转型是共识,也是一把手工程,但是总是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甚至形成系内系外、在职离职人员共同的利益链,这使得战略转型难度前所未有的,很难做到“上下同欲”。

咨询项目进行不下去,战略项目迟迟落不了地,新老业务抢资源,平行项目组之间斗争……甚至组织全员军训这么一件不大的事,都两次无疾而终。如何解决困难,达成共识,虽然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做到“与众相得”,但起码看多了这其中的丑态百出,知道这里有个坑需要避开。

三、合资党建的探索

1.组织系统的打造

总结TR.JK的党建现状是:员工多党员少、公司多支部少、任务多时间少。确实如上述所说的,在一个员工10000多人,党员300人,党员关系在公司的只有60人的企业里进行党建,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在组织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三点创新:

一是组织创新,“把支部建在大区上”,把党群部的员工变成党建联络员,一方面直接指导基层,另一方面建立一个信息传导的通道;二是对标调研,学习其他标杆央企、国企、楼宇好的经验,成为公司党建可以快速提高的模板;三是理论探索,去年完成的《国有合资企业党建研究》论文获得了北京市国企党建研究会的三等奖,也是自己党建工作的一点探索,虽然不全是我写的,但我组织的框架,也是自己的一点思考。

当然了,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而且集团要求越来越严格,上述做到的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基础打不牢,没有配套的建设,可能结果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并且容易引起反弹。

2.宣传阵地的价值

TR集团系内的宣传工作都不太好,甚至在业务上也是如此,表现就是广告投入远远不够,大概是TR品牌太好,大家因此都不太重视吧。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宣传的关键是要有整体思维,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价值链。在TR.JK的这两年,我提出要打造“红色路由器”的党建品牌。所谓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而党建品牌,同样是希望实现党员和全体职工,提升对党的思想、党的理念的认知。

宣传工作分为内宣和外宣,其中,内宣工作的关键是要形成共识,具体的工具是通过工作简报、内部信息等上传下达,通过微信公众号(红色路由器)辐射全国、覆盖全员;外宣工作的关键是品牌塑造,具体来说,就是和传统媒体的合作,一是和《健康时报》的溯源工作,消除蜂蜜事件影响;二是和《首都建设报》的,体现党建品牌的宣传和影响力。

3.群团公益的意义

安排我来TR.JK集团的时候,我就在不断想一个关键问题:我能给这个公司带来什么?而这个思考是不断转变和演进的。

一开始我想,合资企业的党建突破点一般是志愿服务和公益项目,因为要追求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群团工作,一方面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比如各种活动,另一方面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比如青年商店等项目、和农商行的战略合作等;后来我觉得,通过党委公文流程的规范,组织设置,帮助企业在管理等方面能够更加正规,更加有秩序;再后来,我觉得纪委是公司的剑,可以规范全国的门店和快速发展的项目,避免贪腐;随着上级要求的全面提升,我做的也越来越多,担子越来越重,尤其是突发事件太多,变成了一个救火人员。

合资企业党的建设,确实是一个难题,难在职工自发的认同。实际上,群团公益原本是个好的抓手。既提高内部的向心力,又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前期工会、共青团的活动很多,甚至在战略转型会上进行宣讲;后期的工会工作提的少,但发挥的作用还是最大的。群团就是桥梁和纽带,虽然不起眼,但关系群众基础、群众利益,也是中央强调的。

四、管理工具的使用

作为一个常年在国企工作的人来说,来TR.JK的两年,接触了许多咨询公司的人,参与了很多咨询项目,使用了很多管理工具,这是很新鲜的。我觉得其中最有收获的,是平衡积分卡、产业路由器和“点线面体”理论。

1.平衡记分卡和战略地图

TR.JK集团绩效考核使用的是平衡计分卡,如上文所述,这更是一个战略落地的工具。它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直观的图表及职能卡片的展示,抽象概括部门职责、工作任务与承接关系等,层次分明、量化清晰。但该工具还是理想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或者是否能)让企业中每一个人都能客观的考核这些指标,如果过于繁琐了,运行的成本会过高。

TR.JK集团的考核,尤其是末位淘汰的执行,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有两个问题:一是很多人会丧失希望,而这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二是容易变成个人实现私利的工具,往往淘汰的不是最差的人,而是和领导关系不好的人,要避免权力的腐化。

2.产业路由器理论

产业路由器是以赋能、共享等新模式,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围绕的生态圈各个环节进行高效再造、融合和连接,驱动这个产业链和生态圈的核心平台型企业,以及构成的商业模式。TR.JK集团的下沉市场项目、社交新零售项目,都是基于该模式的应用。通过互联网的工具,通过对大数据的使用,让用户关系从流量、用户、会员到共同体的深度。我也受此启发,把TR.JK集团的党建品牌设计为“红色路由器”。

不过,大家都想做平台,看上去很美好,理想很丰满,但平台其实是对企业效率的考验。因为都是松散的组织才对企业运营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这也是为什么百团大战、打车软件中脱颖而出的美团和滴滴的执行能力如此强悍的原因,甚至如今共享单车繁华落尽,留下的也是这两个公司的颜色。

3.曾鸣的“点线面体”理论

“点线面体”的定位理论,是阿里巴巴的曾鸣最早提出的,关注企业在协同网络中的定位。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人爱看《三体》的缘故,人人都希望降维打击。理论中的“面”是平台,其核心价值是网络效应和协同机制,通过广泛连接不同的角色,建立各种机制,促使全局利益优化。“线”是平台上的众多商家,梳理和优化流程,提供产品服务。“点”是每一位服务参与者。在特定时间抓住商机,提供行业最需要的能力。“体”是由“面”扩张融合而生,衍生出其他的“面”,进而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生态。

除了定位以外,扩张和借势是点线面体理论的两个典型应用。要知道自己的力量在哪一维度,思考未来的方向是扩张的关键;而作为“点”,依附在某个发展面上实现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借势。

“点线面体”理论,除了企业战略定位外,更重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甚至为人生定位都提供了一个逻辑思考框架。

五、应急事件的处理

1.面对“996”、黑客等重大事件

来TR.JK两年,经历并亲自处理了996事件、黑客事件,确实是步步惊心。这几次事件本身发生,有内部问题,但应急处理的过程,做的比较及时、到位,把影响降到了最低,也锻炼了自己在危机到来的时刻,承受压力,积极应对,分析局势,快速提供方案和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996事件,发生周一早上8点左右,在下午1点半的时候让发文单位撤稿,晚上及时和传统媒体沟通,防止了第二天的发酵。其间,健康时报的朋友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比如说黑客事件,中秋晚上,和区网监部门一起合作,TR.JK集团的技术团队及时追溯查到了IP,删除了图片。

这里要说的是工作的态度问题,及时上报肯定是必须的,但只上报,不解决问题,也不可取。这时候有太多躲事、推脱责任的人。因为如果处理的晚一分钟,可能造成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时候,需要听得到炮火的人及时做决策,想办法,解决问题。罗振宇说“躬身入局”就是如此,这也是我喜欢的态度。

2.面对信访举报、舆情

这几年公司的压力大,面对的信访和舆情不少,确实是考验自己。而且不管人事问题,还是售后,一股脑的都扔到党委去处理。一方面建立危机处理的预案,危机管理计划,做到上下联动,另一方面也是尽量培养自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勇气,努力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迅速组织人员查清危机的真正缘由,准确弄清楚危机的性质、趋势和发展结果,妥善处理、控制和解决危机,处理好危机的各种善后事宜,减少危机所造成的的损失。

面对危机,一是要在危机爆发之后迅速反应,二是要做好沟通,引入第三方的帮助,最后是做好善后工作,慎终如始。当然了,最大的得失是,事情本身的正确与否并不是特别重要,和上级的沟通、信任和支持更加难得。

戎马流离之际,不难于慷慨,难于从容。

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来说是一场大考。总的来说,自己对疫情的预判还是准确的,前期的部署都还走在前面。无论是在武汉封城之前启动为华中区员工调动资源,还是中期按照上级要求,协调各公司各部门,以及防疫的同时准备复工,布局营销的转型,甚至后来总结错误,积累经验,都值得再详细写一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确实是一次难得的经验和经历,毕竟那时候,自己也算是担负着全公司1万多人的安危,尤其是600多名华中区药店店员还在坚持营业。考虑问题的时候,既要考虑业务,又要考虑职工,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考虑预算,考虑资金流……就像疫情初起的2月一个风雪天,我站在楼上的办公室,看着乌云压顶,大雪飘飘,终于有点人大校训中“国表社栋”的感觉了。

六、部门管理的细节

在国企和合资企业,员工管理的区别是最大的。尤其是TR.JK集团的党群部以前就是工会,7个人只有3个党员,岗位不匹配。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层层传导下来,任务重,团队重建是关键。尤其是党群部没有负责人,我也亲自上手。

1.自主招聘组建队伍

首先是增加编制,按集团要求,从7个人增加到15个人。然后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招聘困难。从人才市场看,不但党务岗的专业性要求不够,而且党务人员的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主动性不够,同时党务人员拘于传统惯性,对自己的定位认识不清。二是改变思维。思维模式上最大的改变,是从给现有的员工分配工作,到按照岗位画像召合适的人才的转变。要求党务人员必须专业化,坚决不从其他部门借调,直接引进军队、政府、央企的党务专业或者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三是梳理流程。梳理部门的岗位画像,多维度匹配人才画像。用岗位画像描述这个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冰山下的素质项,用人才画像对候选人表现出来的各项目素质进行评分。

因为人力资源部对党务干部不了解,所以干脆自己来,将招聘的流程化。通过把招聘分为第一轮面试、笔试、第二轮面试、参观公司、第三轮面试,经过这一系列流程化的分解,招来的员工基本上满足现有的工作要求。

2.日常管理建立网络

虽然党群部增加了员工,但要想做好上万人企业的党建也太困难,这里,主要是想借鉴HR三支柱模型,试点了BP团队和COE团队,实现“从专业导向向业务导向,从事务型向策略型,从职能型向合作型”的三个转变。HR三支柱模型是戴维·尤里奇在1997年提出的,包括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能力再造,让HR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

党群部的BP团队,就是让党群部人员在支部担任联络员,希望他们能贴近业务,“将指导员配到连队”,为政策落地提供组织保障;SSC团队的目标,是使操作性工作变得标准化、流程化,提升整体效率;COE团队是核心队伍,希望构建专业能力,提升公司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完成党建论文就是团队的第一个尝试。

在日常管理上,我其实犯的错误比较多,用人不够大胆,改革不够坚决,选人不明,过于摇摆。主要是自己从国企来,把握不好尺度,瞻前顾后有匠气。

3.绩效考核进行赋能

如何重新组建队伍的挑战特别大,是从建立到完善绩效考核的全过程。虽然不尽完美,但是确实对我本人影响比较大,收获也很多,正反面需要总结的都有。毕竟前期主要做团的工作,下级的团干部不是直管,都得哄着大家工作,尺度的区别比较大。

绩效考核工具前期就是上面说的“平衡积分卡”,后期是通过OKR,让每个小团队有更明确的目标感和主动性。主要形式是“三会一调一学”,即每周例会、每月绩效会、年度述职会,和每月调研、每月学习。通过每周例会,要求每人写一周“六个重点工作”;通过每月绩效会,完成平衡计分卡的评估;通过年度述职会,让日常工作和企业的战略转型挂钩;通过调研和学习,让员工走出事务性的工作,建立学习型的组织。

最后就是疫情期间的在线办公,使用钉钉、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在线协同工具(会议、文档)确实提高了效率。

时间飞快,很幸运的是能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参与一个行业内顶尖的大企业管理,并且有前辈传授了很多经验,和优秀的人共事。早起也是自己的收获,毕竟养成了6点多到公司的习惯,有点科比的意思了。也以此文为前两年的经历做一个总结,照亮我未来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在高处和躬身入局——记我在TR.JK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