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标】课程理念及目标回顾与学习反思

由于学校的暑假学习需要,在家把英语课标又重新过了一遍,之前研究生阶段虽作为一门课学习了一个学期,但那时感觉满脑子都是枯燥的理论,感觉学完没有太多的印象,对于其中一些重要思想没有体会。进入教学工作的两年时间,虽然一直也在尽力避免那时老师所说的翻译法教学等措施,但对于什么时正确的英语教学方向依然还是有些迷茫而混乱,在各种各样的讲座中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教育之路本就任重而道远,但作为新教师,时不时的翻翻课标,找到能帮我们把握方向的行路标,才是十分重要的。

2021年,新一轮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标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王蔷教授也对义务课标两个十年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她又具体阐释了对英语学科的课程性质一路的探索和确定。在课标里,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意味着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我的理解是过去所说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单词,语音,语法等,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另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使用英语完成事情。而人文性意味着要运用英语学科来进行育人,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理念方面,一方面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分级方式(一级到五级),强调了英语学习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倡导任务型教学法,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

实施建议方面,提出教师要采用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评价方式凸显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程目标上,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课程目标结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在实际教学的应用中,我的感觉是现实和理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想谈谈作为新手教师我的一些困惑:

1.对于课程理念中的工具性而言,我们很多老师还停留在发展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好像还是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思维能力有哪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培养,在我的教学中,我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让学生用英语来完成事情,那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完成什么样的事情?那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没有发展的很好的同学,又如何对他们进行思维的培养呢?

2.其次,在很多的讲座中,我们都会听到学科育人,近些年,几乎在所有的公开课中,都会评价是否有体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如王蔷教授说的:

反观我自己平时的教学,好像也是如此。情感教育到底如何落实到实处,包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何培养,我觉得这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深刻挖掘课本内容背后的文化含义以及育人价值,结合当代的背景,和一些具体的实事,让这种情感教育是贯穿在课程目标的各个环节当中,还不是成为孤立的一环。

3.当然,理论的指引很重要,正确的教学方法都很重要。但实际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所要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从小学之后,已经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抑或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他们而言,学习英语就是没有用的,又或者觉得学习英语就是机械的背单词,导致还没从单词海洋里脱身而出,就已经完全放弃。我们面临的是 面对这些基础薄弱,不想投身于英语学习的孩子,如何能帮他们找回一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兴趣?作为老师,如何在满足他们的学习水平和需要时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义务教育英语课标】课程理念及目标回顾与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