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岛》,偏执的无奈之举

画风清奇......

隐喻上英剧《黑镜》里有类似的传达,基因有缺陷的人被科学家视觉化为“蟑螂人”。实则如出一辙:只着眼人与人的差异,无法接受这种差异的人想要化解这种不适,Hitler便是其中之一。而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了破坏程度。马克思说:“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着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兽性。”这句话对我产生很大影响的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完美主义”与他们其实别无二致。都是一种动物性的执念。

Most personal, most general!最隐秘的,也是最普遍的……

行为的背后,是思想在作祟。这些政治家是怎么思考风险-收益的?

风险当然是是阴谋败露,牢底坐穿。自然,高风险必配以高收益,这个收益就是他们的偏执得以解脱。这样的解脱是建立在别人(或狗)的痛苦之上的。近代思想家们一致认为人生而平等,这一信仰也被写进美国宪法里。

平等是从外在和内在而言的。胡适曾用freedom和liberty来区分二者。

外在的平等,爱默生对此有精彩的论述,推荐他的American Scholar 中对于柏拉图Symposium 里寓言的解读。

内在的平等:三毛笔下西国属地,撒哈拉沙漠里的那个奴隶。没有身体的自由,没有家庭(被转卖,带不走自己的妻儿)。可他的心是自由的。

在社会里,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利,并规定这样的权利不能以侵犯别人为前提。否则,我所宣称的权利不就成了打出招牌,招徕他人的侵犯?社会这个概念的存在,在于人选择生活其中。为什么近代思想家宣扬人人平等?首先因为只有平等的社会,人才愿意生活其中。其二,只有广泛的合作才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而这样的合作是基于社会的。

无法诸事顺遂,那该怎么办?

中国的思想家们给出了药方。

佛家《坛经》所谓“我执”,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儒家孔子有曰:“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道家《庄子》有“吾忘我”的思想境界。中国哲学的玄之又玄向来为西方所诟病,可这正是其高明之处。

有执念很正常,如何对待执念才是关键。

从来不在时间以内,那自是永恒;向来不惧淫威,必是自由。(这里的永恒与自由应该作无关永恒(afinity),无关自由解。因为有一瞬的短暂,才有永恒;因为不自由,才有自由的概念。--类比morality,immorality,amorality)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还有一个二元对立的问题:小林家族都不喜欢狗,可这并不等于他们就要喜欢猫。

法学老师一再强调“公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可我认为概率论才可担此殊荣。一个有宠物的家庭要么养狗,要么养猫。这个概念就是一个概率的问题。没有谁可以论断:必须是猫,忽然就是狗。因为既有猫又有狗、其他任何除猫狗外的宠物都可以推翻它。

但电影还是选择了猫,以此来形成对立冲突,也没引起任何的不适感。所以这一点上电影做得中规中矩。一个萝卜一个坑,也有可能一个土豆在坑里,不是吗?

创新就是一个排列组合的过程,只是有些人的追求只是把萝卜放坑里,而不是其他。那就闭上嘴,别谈创新,谢谢。

德国和美国的公司制作日本风格的动画,打破这样的壁垒,就像美国的梦工厂制作《功夫熊猫》,首先看出商业不会给自己设限,精华都可以借过来成为产品。当然,商业的破坏力量也不容忽视。商业打破文化壁垒是令人振奋的,可这到底能不能推广,像一些人所想那样成为一个大同世界?就纵向来看,向来是武力强行打开闭锁,原住民被迫接受,慢慢地“异质感”消除,实现同化。这样看来,商业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文明的。以商品形式来实现陌生文明带来的不适感。--犬之岛的画风给我的陌生感,全然不是接触过的日本动漫的写实风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犬之岛》,偏执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