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教育:如果穿越到古代,普通话还有用吗?

如果穿越回明清时期, 运气好的话,落在北京之类的地方,那人们大概率是能听懂你讲的普通话的,不过估计会觉得你口音有些奇特,而且遣词造句很古怪,但是能听出大概是北方人来,如果是清雍正以前,大概他们最不适应的会是你“建箭”“清轻”不分(尖团音不做区分)、一部分古入声字不按一般读法来(平常说话觉念成jue2这种),还有就是你说话的声调调值跟他们会不太一样,不过在明清时期人们普遍能见到操不同地方口音的蓝青官话的人,想必听懂你说话也不会太难。

穿越回宋元之交左右,在北方依然是不会有太大问题,遇上说《中原音韵》口音的元代的北方人,稍微留心一下一些韵母的区别(主要是一些二等韵),注意一下收-m的是哪些字,调整一下部分字的声调(主要是古入声字)也就能和他们正常沟通了。

如果是穿越回北宋,那普通话估计就不太好使,可能就要费神学学那时候的通语了——难度也不会太大,注意学一学入声字的读法,注意把握好韵图三四等的区别——“建肩”“苗渺”那时候都还不同音呢,总的来说,穿越回这个时候,能帮到你的现代方言就不是太多了。

如果穿越回大唐,而且是初唐的话,那普通话肯定是用不了的了,而且任何方言放回去都没用,乖乖跟日本派来的留学生一块从头开始学大唐通语吧。努力掌握好全浊声母,还有“猪朱”之类的区别,那时候的人说不准这些字,在官方场合可是会被耻笑的,《大唐新语》就记录过类似的故事,想穿越回去体验大唐达官贵人生活的各位穿越者可得费一番苦功夫了。

要是穿越回比这还早一点的南北朝,恭喜你,你需要面对的是“东冬”不同音,“仙先”不同音,“山删”不同音,“期奇岂”不同音,“佳家”、“鞋谐”不同音,“祭霁”有别,“元”和“魂”一块押韵的噩梦级格局,不管你是哪里人,没有特别扎实的音韵学功底的话,穿越回这时候就基本上只有装外国人的份了。

初出茅庐教育:普通话和北京话有什么区别?

普通话的源头本身就是清末民国北京文化阶层的日常用语,也就说,北京有这么一大批人,从来都是用「太阳、蜻蜓、肥皂、客人、颜色」(A组),而不是用「老爷儿、蚂楞、胰子、客(qie3)、色儿(shar3)」(B组)。

现在人们所归纳的「北京话的特点」都是属于B组,但北京有很多人从来都是A组,就我所接触的北京朋友了解来说,他们有的人认为1950年代之后B组曾经在北京扩大势力,可能与北京一度的重工业文化有关。

但80年代后又逐渐弱化。80后的京腔,仍然是根据家庭背景呈现出AB不同比例的混合光谱。90后的京腔光谱进一步窄化,更加偏向A。

初出茅庐教育:普通话与官话有哪些差别?

语言学上的「官话」指的是一门汉语方言,同时也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官话京师片为标准音系的一门「人造共同语」。

官话的分布範围(方言区)从白山黑水间的黑龙江漠河(东北官话),到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河谷(移民主体可能使用中原官话),再到紧邻缅甸果敢的云南(西南官话),包括了多种次方言。比如来源于明代官话(通语)的西南官话、与其他官话有互通困难的江淮官话等。我们也可以认为,普通话是官话方言-北京官话下的一门「人造方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出茅庐教育:如果穿越到古代,普通话还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