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谣传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发生。于是,很庆幸地“重生”了一回。
这一年,进入而立之年。
回望这一年,几乎近期所能想到的所有成就事件,都是在这一年发生的:
多年参加资考不中之后,迎来了一个井喷期,年考13科,过12科,拿到3证+;
业务上通过超水平发挥,赢得了一次工资上涨;
一次说辞就辞的职,中午提出要走,瞬间完成交接、不留后患,下午背着包离开;
经济困顿之际,借了一万块钱,跑到北京上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有些病急乱投医的为期三天的生涯管理班,以为能够像算命一样给我一根救命稻草,然并卵。
上完这次不明所以的课,手头还有节余,想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想看沿海的同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于是飞到广州、深圳,最后经由郑州再回到石家庄,转了一圈。
……
有一个词叫“功不唐捐”,第一次听说是从一个叫做古典的人那里。百度百科如此解释:功不唐捐,佛家语,释义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唐"字这里意为"白白的,徒然的"。所以"功不唐捐",可以解释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而2012年这些事件可以说是对这个词最好的解释。
关于资考
那年的考证井喷不是偶然的,源于之前3年的屡败屡战,而在战争中学习是最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考试理解的加深,你才发现:原以为很贵的课件是有免费的;原来你以为的学习真的是你以为的,你不去了解考试这个对手,如何能够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原来考试是一个项目,而你是自己的项目经理。如果你是一个不称职的项目经理,是做不好这个项目的,这也就是你过不了的原因。你想以一个项目部员工的心态和付出去得到项目经理的位子与成就,想什么呢?醒醒吧。
关于工资
人,在社会中,工作也好,创业也罢,无非都是个人与平台的一个相互成就。
如果你把工作当成养老基地或者混日子的小窝,那么你算是大错特错了。不管在国企、私企,纵然会有关系、照顾在里边,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说话的。企业,用人是要创造效益的,哪儿都不养混子。你混,就是等着人家施舍,那么人家既然可以给,当然也可以不给。
得到赏识,固然开心;不被认可,也不必黯然伤神,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这个平台不好,换一个就是了,做人嘛,开心最重要了;企业要觉得这个员工不好,辞退了就行了。这都正常!
关于辞职
30多岁,还能一拍脑门就辞职,准确地说应该是算是冲动。话说回来,也不算老,还算年轻,年轻的时候谁还不做点儿年轻应该做的事儿?现在不冲动,等到老得走不到了,想冲动你能冲得起来嘛?类似的情况遇到过几次,甚至是没有找好退路就干了。
其实,当时辞职并不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只是感觉这里边有我不喜欢的,我忍不了。但很多人想找到稳妥的退路之后再走,骑着驴找到马再换坐骑。事实上怎么样?这都过去五六年了,还是没挪窝,再聊还是想找到退路再说。
永远没有充分的准备!所谓找好退路,无非就是放弃眼前的所有都是实实在在的,而能够到达的前路却是着实不确定的么?说白了,就是不敢面对不确定性嘛。待在舒适区里最确定,如果选择这个那就不要叨逼叨;要走出舒适区,别说进入恐慌区,就是进入学习区,也必须付出物力、财力、体力和精力,也都不会太舒服。因为,成长就是逆人性的,就是不舒服的。
过后才明白,最看重的东西,都是做减法的出来的!做选择,要为选择的后果负责!
关于培训班
这是开始探索自己的开始。
虽然三天时间几千的费用,并没能像算命先生那样立竿见影地指出我适合做什么,但是这家叫做“新精英”的机构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生涯的种子,这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很多事情的处理开始从自身考量,很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以及处理方法也有了转变。个人觉得,一个人最大的真实,首先是不欺骗自己,包括自己的感情。不乐意就是不乐意!
于是后来,也学会了对别人说NO。面临别人提出的请求时,之前总是说不出口,而今:首先看有没有时间,其次看有没有心情,两者只要一个没有,那么就拒绝。对方会怎么想?我哪儿管得了。我有自己的事情,也有自己的情绪,我对我自己负责,也请对方对自己负责。反正不管怎么说,恶心自己、成全别人的啥事儿,我不干;
关于旅行
对,是旅行,不是旅游,不是挤破头的景区或者下饺子的海滩或者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那种旅游。
到一个地方,走在街上,用心去体会当地的一些不同以往,广州、威海、无锡、西安、厦门……让自己离开太熟悉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思考人生。生活,总得有点儿不一样的东西,才好玩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倘有高手指路,那便更好了。
自我探索不总是顺风顺水的,自打那次冲动辞职之后,思考七个月而不得。迫于生计压力,还是又稀里糊涂地重返工作岗位,再一次回到国企。
估计会有看官说,国企是你们家开的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公共厕所噻?不是我们家开的,但是在这种企业里,很多事儿不就是领导一句话嘛。国企待了这么久,说你是项目经理就是,说不是立马就不是了,甚至连一张任命都不需要。拜托,大家都步入社会这么久了,还这么天真和无鞋?
来之前其实我做过生涯平衡单,来这里不是上上签。但凡心里不乐意的,总不能长远,一年之后再次选择了离开。虽然业务不是我擅长的,但是通过事倍功半,做得比别人不次。后来怎么样了?出现了一次大的问题,公司被兼并,领导被降级,两个空降来的朋友被双开……玩仕途,玩政治,都是在玩身家性命。说白了,你的身家,就是领导的一句话,哪儿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我玩不起,于是我不玩了。
因为不善长这类业务,所以总被领导说不成熟、不像领导、只会考试不会学习……诚然,人家说得没错,我认!在这里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既然这里不适合,那么哪里适合呢?
这时候,参加生涯培训班学到的一些理论和工具以及阅读过的一些生涯管理书籍就派上了用场,我利用自己掌握的有限的东西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并且通过测评得出了综合结论:适合做教育和咨询类工作。哪里可以做这个?学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学校,我不用担心自己不成熟,刚好跟孩子们没有代沟,反而成了个人优势;不用像领导一样端着臭架子,做真实的自己就OK了;教孩子们考试,跟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样的特性,换了个环境,立马焕发了生机。难怪说,树挪死,人挪活。
那么问题来了:去什么学校呢?公办学校现在估计至少博士起,以我本科的学历,还需要读一个硕士研究生,然后再去读一个博士研究生,下来少不了六七年。何况,还不一定能够一次考上,考上还不一定顺利毕业呢。(据说有的博士生导师可能不会让得力干将顺利毕业,或者以远超导师与学生界限地百般刁难自己带的博士生。)
只是为了教课,至于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么?转民办。通过一个在民办大学教书的同学,最终进入了一所民办大学来教课。最大的优势当然不是学历了,一是性别男——学校里太多的女老师了;二是工程经验及考过的那几个证弥补了一下学历上的不足。
话说回来,于工程院校来说,拿着一个研究生毕业证真不如一个建造师证来得实在。绝对没有侮辱高学历人士的意思,只是从实用角度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如有冒犯,凭借大人大量,万不可跟我计较,以免生气伤身,拉低了您的风范。
在民办学校了可是开了眼界,很多方面颠覆了我对传统教育的认知。因此,也激发出我对于教育方式的探索以及对于教育的思考。
我尽量让自己不被某个环境所同化,以便保持冷静的思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对学生未来更有益处的事情。并不因为自己多高尚,可能只因为前阵子所测评出来的职业价值观里有一项叫做“利他主义”罢。
面对所见所闻教育中的问题种种,我开始思考我的孩子该如何教育?有一点值得庆幸,自打孩子出生,除了重回国企的那一年虽驻外但经常回家之外,我一直陪在他身边。很欣慰地看着他玩滑板车、轮滑、踢足球、打台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下跳棋、下围棋、下象棋、读书、拼音和算术……虽然不知道未来他会从事什么,但起码他有很多兴趣,他有选择。未来还会接触更多的事物,还会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所有的教育都抵不过四个字——身体力行!
只要不走歪路,只要他喜欢,由他去吧。毕竟,日后能有什么成就,往往都是因为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所决定的。我能做的,只是鼓励他去尝试,行就干,不行就算!
经过在学校上课的几年历练,自认为对于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关于刚过去的这一学期《施工组织》里有关流水施工、网络计划里的相关内容,我自信我的学生可以秒杀很多一建和造价师备考者。
加之从2009年就开始接触的资格考试,对于这种考试的理解已经原超考试内容本身,可以这么说,在很多人紧盯着教材看字的时候,我已经可以从远处看到脉络。对于考试的理解以及多年的思路总结,是更宝贵的财富。
教学+资格考试=资考培训。
这就是下一步的目标,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你很有可能会下载到我的《项目管理》课件。这倒是其次,无非就是把课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已。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对于考试的理解和思考。而这,恰恰是阻碍数以几十万计考友最根本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做着思考,并尝试把它形成体系;我在做着尝试,希望通过分享得到反馈,进一步完善。我希望能够以一个更完善的备考体系,去助力更多的朋友如愿拿到心仪的证,不论从费用出发也好,从专业证明出发也罢。
今晚零点,就要进入跨过我的三十而立与四十不惑这段旅程的中点,进入到我个人的第四轮。
如果不说岁数,我着实认为自己还年轻,所以偶尔进入教学楼被执勤的学生问是哪个班里的同学的时候,故意面露不悦之色而心中窃喜。但不得不面对跟跑步的大朋友们相比起来还要大出他们一轮的尴尬。也难怪,00后都成年了。
第二天醒不了酒、不再能熬夜以及日渐感觉不足的精力,越来越多的角色以及日渐增加的压力,孩子越来越大,老人越来越老,时刻在提醒: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势必越来越有限,那就更需要聚焦在自己感兴趣、最看重或者收益更大的方面。这更进一步提醒自己,知道轻重,懂得拒绝,学会取舍,专注投入,分享助人,享受自由!
从而立到不惑,已过去了一半,在剩下的一半里,继续开心、畅快地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