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吗,这总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这总是真的吗

    ——答应书岭练习题


        首先对问题进行拆分。一是拆分依托电竞产业消费的人群,基本分为两类:一是核心玩家,另一类是赛事观众(当然绝大部分也许是普通玩家)。二是对消费服务商进行拆分,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竞运营商,另一类是目标用户与玩家(或爱好者)重合的赞助商或合作伙伴。

        作为偏年轻的电竞消费人群,消费习惯更倾向于个性化标签化,与这一人群相重合的消费品牌首推手机或平板电脑,因为这是电竞玩家必备的工具。正如淘金者需要铁铲和牛仔裤一样,不管能不能淘到金子,但肯定都需要铁铲和牛仔裤。第二是具有个性化电竞文化符号的服装或穿戴配饰,让玩家之间在现实世界里更容易找到身份认同。第三是电竞角色玩偶或武器道具,目标客户是年轻玩家或者年龄稍长玩家的子女。

        另外,说说我对应书岭解读的两个不认同。一是关于相亲网站应当赞助电竞的建议。套用李波老师在太阳马戏团案例中反复提到的两句话,这是真的吗?这总是真的吗?既是比例相同的男女,又有共同的电竞话题,还需要再借助相亲网站平台,岂不是多此一举。二是电竞爱好者关注方向和关注度的问题。电竞爱好者年龄增长10岁之后可能还会关注电竞,但是不是还是10年前的电竞运营商,是不是还是10年前的电竞产品。电竞产品迭代是很快的,每一种电竞产品更注重当下玩家的偏好,是不是还能吸引经过10年成长的玩家或者爱好者,是要打问号的。不像NBA,今天的NBA还是30年前的NBA,30年前喜欢看NBA的人今天看的NBA变化也不大。所以电竞产品的开发怎样做好平衡,倒真是一个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是真的吗,这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