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喝星巴克居然比坐滴滴专车有范儿,你们是怎么想的?

前段时间,社区惊现一神贴。题为“为啥人们在吃上愿意选择更高档的,但是在打车方面却不愿意呢?”,短短数日之内引来各路人马围观答题,回答区域一片欣欣向荣,不少用户为此题茶不思饭不想,只为写出一惊天内幕,继而坐看认可飙升而倍感宽慰。

经典值得去回味,精彩需要被挖掘。所以,为了让优质内容飞得更久,PMCAFF隆重推出【小编有话说】第二弹,带你重温星巴克与滴滴的双向选择题。

衣食住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构成了人们的生存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衣食住行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不单单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在精神层面上,它更能彰显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身份财富及地位。

去星巴克喝咖啡原本都市小资闲暇时光的不二之选。工作之余,叫上三五好友,往星巴克一坐就是一下午。晚上加班没地铁,叫个滴滴也是常有的情况。只不过当这两个选择碰一起后,大多数人们还是会优先选择花更多的价钱喝一杯星巴克而不会乘坐滴滴专车。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倾向于选择星巴克咖啡而非滴滴专车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星巴克和滴滴用户人群。对于普通的穷苦老百姓来说,喝一杯星巴克咖啡着实算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对于精英大牛们来说,星巴克显得太大众,坐个滴滴专车,最后叫来的车还没自己的座驾好。所以我们只能将目标用户大致定位在都市白领阶层。中产阶级由于没有明显的标准划分,在此不参与讨论。

个人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品涉及价格是否符合用户既有消费配比认知,以及价值是否与价格对等。下面分别从三个维度阐述一下。

消费配比偏理性,交通花费少

所以,对于白领阶层来说,弄清楚他们的消费配比,便是问题所要解决的第一个突破点。据艾瑞咨询2017年发布《中国白领网民消费形态研究报告》称,住房为第一开销,占比达40%。美容、服装各占13%,而交通通信仅占4.8%。而单算交通这一项,可能2%左右。从消费配比上来看,留给交通费用的浮动配比可以说并不多,滴滴专车会使得普通交通费用上涨30-50,这与用户的心理消费配比是不匹配的。所以,从消费配比上,滴滴专车又矮了星巴克一截。

咖啡VS专车,前者需求层级会更高

众所周知,需求层级有刚性,软刚性,次级以及隐性之分。不同的需求层级也是有高低之分的。需求层级高的,用户的消费动机就越旺盛,反之亦然。一般来说,都市小白领的刚性需求大多是住房,毕竟偌大的都市也总该有个自己的容身之所嘛。其次,有点闲钱时买买衣服,请朋友吃吃饭,补贴点家用也算是软刚需需求了。除开上述两点需求层级较高,剩余次级次之,主要包括用户在文化教育、数码家电和日用家居上的消费。最后隐性需求的层级就相对比较低了,比如交通通信,金融投资,单从生存角度思考,隐性需求的层级远远比不上前三级需求,这里面便包含交通,虽然现实生活中,出行行业呈现高频外加井喷式状态,但除开最本质的外出需求,人们往往却不愿意为之特权业务买单,毕竟大多数用户只需顺利到达目的地即可,而对于途中的体验却没有过多的要求,这也可以解释为啥春运期间,火车票卖的总比飞机票要快。

用户追求性价比,消费场景延展有偏差

话说到这,就不得不扯到白领阶层消费观念的问题。他们拿着固定的工资却又被各种刚性需求支出所支配着,留给他们的可支配空间其实很少。伴随着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干扰,白领阶层的消费观念实则存在一种相对矛盾的状态。他们在消费时往往会执着的追求性价比,与此同时,还会要求商品具有个性且稍显独特。另一方面,其消费很容易受到外界支配和影响,小白领们往往会因为买了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而追悔莫及。

喝咖啡原本是一件具有社交属性的消费,许多场景是可以围绕其展开的,它可以是很多活动的连接点。而且去星巴克喝咖啡,享受的并不只是咖啡带来香醇口感。在星巴克里,用户大可选择休息,聊天或者工作,学习,且享受服务时间可由用户自行把握。

而滴滴专车则被赋予了商务属性,比如见客户或者送客户,为自己或对方点一单专车,以满足“面子”上的需求。所以滴滴专车在很多场景下都是不得已而采用的“高端工具”,由此也无法产生更多的业务场景。而且当你坐上专车的时候,费用会随着里程的增加而增加,乘坐的舒适感也会由上车瞬间带来的峰值而逐渐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答区域中还有另一种观点,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与常人不同的是,该答主是从进化论的角度开始剖析,角度不可谓不新奇。

依照《进化论》来看,我们身体上的很多现象都能用基因选择来解释。当人类还是猿的时候,会吃多种食物,包括水果,肉蛋奶等等,如果遇上极端情况,也有可能只吃一种活下来。哪怕是在今天,人们对饮食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

同理可推,同样是人类为猿的时候,从A出发要到2公里外的B地,需要穿过小溪、树林和峡谷,但只要是走过一遍,确认该路安全。那么下一次就很有可能重复走那条路。即使是后来发现了更近的道路,但是路上的凶险却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多数时候,人类还是会走老路。

回到到现代社会也是一样,如果需要出行,发现快车能够满足需求,且消费合理,那么快车就会成为人们第一选择,因为熟悉且“凶险”(映照上文,并非真正的有凶险)可预测。如果后期换作专车,操作不熟,感受不熟,其中的“凶险”是不可预测的。

所以说,喝星巴克和坐专车都是可以从人的本性上探出端倪的,从远古延续到今天,人们所有的选择不过是让自己活的安全且更加舒适。

在这场滴滴专车与星巴克的抉择大战中,滴滴惨遭落败。用户一边倒的跑去抿起了星巴克。很显然,面对美食与旅途,人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为食物而妥协。抛开产品,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直视这个问题,为了口腹之欲而破费其实也无可厚非。

但对于滴滴来说,专车也并非是强推首选。毕竟出行市场空间有限,有需求且对专车认可的用户可能也只占网约车用户的一小部分。反倒是自动驾驶+电动能源有可能给滴滴带来新的机会。找到技术变革带来的需求比更改已有的需求,其实更能体现产品经理的价值,尤其是在这个跑马圈地的年代。所以,与其盯着瓮中之鳖不撒手,还不如放开手在新的领域挖掘用户价值,做到“顺势而为”。

文中引用到了@基诺、@路西西西西,@小瞒的部分观点,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谢谢在社区活跃的小伙伴们,因为有了你们,这个社区才显得愈发精彩。

最后附上提问传送门,大家可自行移步查看,里面全是干货哦。

为啥人们在吃上愿意选择更高档的,但是在打车方面却不愿意呢?

往期回顾

【小编有话说】王思聪撒币十万,直播答题魅力何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编有话说】喝星巴克居然比坐滴滴专车有范儿,你们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