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最后一项假期任务,算了算大概有三周的空闲,因为比赛退订了北海的机票,出行计划要重新订了。
想在三伏天来上海是很突然的决定,因为在Studio X的微博上刷到了五周年庆的消息,之前就很想来学hiphop,时间刚好,果断订了公演,买上机票订上住宿立马出发。
今年周年庆公演的主题是”Timeline list“时间轴,上半场从60年代开始讲述街舞的发展史。
1960-1970的迪斯科(Da Disco)
1960-1980 locking(Wiik Symphony 叶正叶音团队)
1970-1980 popping (See Through Family)
1985-1995 hiphop(Shaft Rock)
1990-2000 breaking(Wild Kids CBT Bboy)
1990-2000 dancehell(Five in one & Run di riddim)
2000-2005 house(一生悬命)
2000-2005 waacking(Double-A)
2000-2005 hiphop大齐舞(Fusion Flavor & Stylelin & NEXT)
2000-2006 Krump(Russell 罗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半场嘉宾秀:
Kumakidz
乐乐&天天
陈博文
D-pop(黄景行团队)
Caster Jasper(urban编舞)
AC雷曦(waacking)
ACS(胡博文团队swag)
Bouboo(urban)
Dating & AZ(hiphop&bbox)
Geometrie Variable(FRA)
最后一个来自法国的团队,真的太赞了,King tut 完美融合进音乐,表现时间的流逝。
思考:
这个暑假,学街舞,看乐队,读音乐史,上美学课...看似庞杂,但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让我对音乐和舞蹈有了很深刻的理解。音乐分裂和融合造成的发展,深刻影响着街舞类型的发展,各类街舞类型的产生和分化,皆因有了不同类型的舞曲。这股看不见的时间线,推着所有人前进。
但即使在同一时代,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也让街舞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美国黑人的街头文化是反抗,日本地下街舞的纯技术流体现了日本的民族性,欧陆国家对于概念演绎的侧重使街舞更艺术化。我们,虽然正在起步,但本土化的尝试不断涌现,各种综艺的添砖加瓦使大众认可度更高。
街舞,真正要迎接自己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