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心理学大刀说清楚为什么《清平乐》看起来别别扭扭

看不懂的后宫戏码,嗑不动的帝后CP,盼不到的甜蜜暴击……《清平乐》开播以来,虽然不少人感慨服化道和画面让人极度舒适,但也有不少人吐槽让这部扛着正午阳光大旗的古装剧有失水准,如今在豆瓣上看已经只有7.2分了。

发稿前的豆瓣评分

追了二十几集的凯凯路人粉越看越不对劲,迫切拿出三把心理学的大刀来分析看看为什么这部剧看起来如此别扭,全文将从单个角色、亲密关系及宏观背景分析三方面入手看看这些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的小心思和大问题。

核心人物是自我的戏剧化表达

从官方宣传来看,这部剧的定位应该是以仁宗为核心来讲述北宋的前朝和后宫,描述帝王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的人生历程。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

从帝王故事来讲,似乎是和其他的古装剧相差不大,但是这部剧的几个吸引人的人物设定有点特别。在说明这个设定之前,先搬出来心理学里面为人熟知的一个模型: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

熟悉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人应该知道弗洛伊德的12345,其中的1就是指这个冰山模型,2是指人的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分别对应人的求生欲和破坏性,3是指人格的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

本我和人的本能直接相关,它遵循快乐原则,想要及时行乐,追求及时满足;超我和精神层次的追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相关,它遵循道德原则,控制着本我不让它胡作非为;而自我就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求,又要遵循超我的限制。

如果把这三个层次拆开来看,对应的可不就是张贵妃、曹皇后和官家嘛!

后宫风云

张贵妃是本我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从小被带入宫受教习指导练舞,传统的规矩束缚在她身上很少体现,第一次见官家就直接扑到了怀里,到官家身边之后也是任着性子来,对官家的爱丝毫不掩饰更不顾规矩,也只有她才能对皇后说出"除了我有几个是官家真心想娶的"这种话来。这种本我的直接表达,大概这也是她备受官家恩宠的原因。

张贵妃是官家一直被压抑的本我

与之相反的是曹皇后,就像预告里说的那样"一辈子以规矩为武器",她是后宫的权威。入宫前她也由着自己的喜好去做很多事情,入了宫之后便知道皇后身份需要担负的责任,她是众人一致推荐的皇后,自然也是和前朝臣子们保持一致的价值体系,也正是因为这样,官家也发出和她交谈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前朝还是后宫的感慨,也不止一次地提到看到她就想起了大娘娘。

从率性到规矩,只差一个皇后身份

这样超我强大的角色承担着至高的权威和规范,曹皇后极力用理智压制着本我的实际需要,成为了陪伴君王的好皇后,而非世俗意义上的的好妻子,也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她和官家之间一直有着理智的防线,以致于给观众留下皇后不是在和官家吵架就是在准备和官家吵架的印象,总之帝后这对CP就是让人在玻璃碴子里面找糖吃。

永远有所期待,一直甜不起来

最难的还是官家,忙完前朝忙后宫且不说,光是张贵妃这样的极端任性和曹皇后这样的极度理智之间的权衡,就让人很难以抉择,就像是今天心情不好想暴饮暴食,张贵妃劝你大口喝酒吃肉,尽情嬉笑玩乐,而曹皇后劝你暴食不利于健康,饮酒还可能误事一样,谁都有道理,还谁都无法直接拒绝,像极了纠结中的自己。

官家心里有杆秤

好在官家原本比较清醒理智,偶尔任由张贵妃胡闹,因为皇后明事理识大体,这三股力量挣扎着也最终坎坎坷坷地过来了。不过,可以预想的是,一旦张贵妃下线,如果没有新的出口,官家的"本我"部分势必越来越弱小,"超我"相对强大,更多考虑利弊得失,用理性思考多过本能和感性,这大概也是公主的悲剧爱情的深层原因。

有些人终究甜着甜着就远了

不排除影视剧为了剧情需要将人物和情节做了艺术化处理,所以不必强求这样的角色是否符合现实,而即使在现实中也有人极度理智也有人任由本能驱使,但更多人是像苗娘子一样把三者很好地整合起来。她从小懂得宫里的规矩,也知道六哥想要什么,从六哥到官家,他们的关系从亲人到更亲密的人,可以说是苗娘子能很好地把握三我之间的尺度的结果。

成熟的人格能很好地统合三我

儿女情长中完美关系难以得见

看完了单个的人物,再看看人物之间的关系,前朝的关系暂且不说,因为涉及家国天下影响因素太多,咱们就先来看看以官家为核心的后宫之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亲密关系,最直接的就是剧中的几条爱情线。

这里祭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看看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神仙爱情。这个理论把爱情分为三个基本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只有三者融合才能成为完美的爱。按照这样的划分方式,我们看看剧中的几对CP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爱情三元论

首先是官家和曹皇后这对官配,如果从双方的意愿以及实际表达上来看,他们达成共识的只有承诺,虽然有误解和不善表达的成分,但皇后愿意成为官家的臣子,官家也默许了皇后的权威和公正,他们都在规矩的层面行事,比夫妻情分更多的是身份的限制,虽然外人看起来美好,但就亲密关系而言却也着实空洞。

是夫妻,却也止步于名义上的夫妻

然后来看官家和苗娘子,和曹皇后相比,官家对苗娘子不仅有承诺,更有自小就累积的亲密,因此他们的关系就更像是我们的父母辈一样平淡而又真实的相伴而行的状态,生儿育女,亲密和谐,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这样的爱便是常见的伴侣之爱。

平淡是真也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

之后就是官家和张贵妃,他们之间有承诺也有激情,但是亲密始终是差一些的,因为官家知道张贵妃"不懂事",而张贵妃心里其实也猜忌官家会不会不喜欢她了,终究还是因为没有在亲密上更进一步导致张贵妃一次次地犯忌讳,最终没落得好下场,这样的关系对应着虚幻的爱。

任性到极致,便是自掘坟墓

谈论公主和怀吉之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一位让官家心动的女子——陈熙春,官家虽然喜欢,但知道她不适合生活在深宫,因此放她自由,两人之间有共同话题也惺惺相惜,官家虽是动了心也更想为她保留原本的自在,这样的爱与尊重,着实让一众凡人望尘莫及,确实是神仙般的浪漫爱情。

浪漫的基础是彼此惺惺相惜

最后便是原著粉最期待的公主的爱情了,公主和怀吉从小一起长大,但囿于当时的环境和礼制,以及后续更多的考量,两人也只能止步于此,在喜欢的层面抱憾终生,这对CP就像青梅竹马却无缘夫妻关系,儿时的好感只能长久藏在心底。

有些坎即使是青梅竹马也无法逾越

拿好这份爱情地图,看看两人的相处模式和影响因素,就知道最终的结果走向了。

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势均力敌

这部剧另一个备受争议的点在于,不知道到底要讲前朝还是后宫,看起来像极力想要一碗水端平,但给观众的印象就是蜻蜓点水,尤其是前朝的情节,除了知名的人物之外,很多细节点到即止。如果是讲后宫,似乎前朝的戏码并不需要那么多,如果是讲前朝,故事情节明显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朝堂上热闹得厉害,后宫也不逊色

这其中就涉及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知觉偏差,也就是人们对人或事的直觉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导致知觉偏差的因素主要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认知启发。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主要是说明人们受第一印象印象深远,而对熟悉的人则受最近的事情影响较深。在人们的认知之中,对北宋或仁宗已经有基础的认知了,而对正午阳光的出品保证则有着比较高的期待,在这样的综合因素的考虑之下,观众期待的是正午出品的制作精良的符合自己对当时的背景环境认知的历史剧,但这部剧显然是在剧情内容上没把握好侧重点以至于让观众失望。

整部剧像极了调起高了又唱不上去的样子

晕轮效应则是说明对一个人的印象影响了与其相关的事物的判断,无论是正午阳光,还是王凯、江疏影等当红演员,或者是部分老演员的加入,都给这部剧奠定了比较高的基调,而一旦实际剧情没有满足这种预设,观众就会失望,这种效果有点像是过度营销后的失落感。

落差或是反差,差别其实很大

认知启发则表现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偏好走捷径,重要人物出场时就带着一定的预设,而一旦没有达成观众的预设,没有展现原本应有的爽点,多了些意料之外又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内容时,观众不会觉得惊喜,只会感到拖沓或者无关剧情过多。

好的素材没有用好就只能沦为一笑而过的谈资

这部剧在家国情怀和儿女情长的势均力敌中没有藏着观众预设的点,难以引发共鸣,观众的情绪没有足够的宣泄点,因此给人覆盖面广,但力度不够,而只会勾起某些小情绪并且没有出口,反而感觉处处被堵住了。

设定宏大的背景格局,也应该有与之匹配的宏大立意

由此看来,这部剧看起来别扭并不是个人观感,正是角色设定的艺术化处理、亲密关系的设置缺憾以及作者对观众预期欠缺考虑等综合因素导致。

随手截屏都是画的剧还是让人欲罢不能

不过,换个思路来看,这部剧的服化道依然考究,视觉上极度舒适,并且如果不前置自己的预设,以放空的状态去和导演沟通,享受慢悠悠的节奏,就像是老友之间的闲聊,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是不抱着什么期待的自由沟通,一同回味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也有它的意义和美感。

(配图源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把心理学大刀说清楚为什么《清平乐》看起来别别扭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