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与美食

摄影:彪爷



今日腊八,想必家家户户都在做腊八粥。微信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腊八节图片,商家们大搞节日营销,他们恨不得天天过节,好给自己一个正大光明做广告的理由。

初次听说腊八是在读大学时,混大食堂的我每天的伙食没什么变化,天天稀饭炒菜俩馒头,往往是人还没去食堂呢就已经知道了今天的饭菜味儿。校园生活平淡无奇,这饭菜亦是平淡也无奇,不过就在某一天,食堂里突然多了一锅粥,名曰“腊八粥”,哦…从此便知晓了腊月门里原来还有一个节:腊八节。

读者们便问了,你们老家不过腊八么?是的,我们老家的确没这个节日,也从没听老人们说起过。这说到过节,现在看来老家过的节日确实少得可怜,扳起指头数一数:春节、正月十五、寒食、八月十五,腊月廿三辞灶,没了,正好一个巴掌。至于为何节日这么少,思来想去,这应该跟食物有莫大的关系。民以食为天,细数老家的粮食也不过就是小麦、玉米、大豆、黍米、小米、高粱,对了,从我记事起,村里就没几棵枣树,瞅瞅这些粮食再看看那可怜的枣树,怎么会做“腊八粥”呢?实在是太奢侈了!老家过节只有一种美食,那就是饺子,我们称之为“馉馇”。不管过啥节,我们永远是包谷扎吃馉馇,春节吃正月十五吃八月十五吃,区别就是馅儿料,白菜馅儿是主旋律,当然还有芹菜馅儿、藕馅儿,统统都佐上肉沫儿,这便是我们家乡最正统的节日美食了!没有馉馇的节日那还叫节日吗?这说起正月十五,就想到了元宵,全国各地这一天统一吃元宵,大概是主管节日美食的神仙下通知时忘记告诉我们村了,以至于村里人只知道吃饺子,却不知元宵为何物。记着有一年我从潍坊的路边摊儿买了半斤元宵捎带回家,嘱咐母亲煮上,那是我家第一次吃元宵,可惜是黑芝麻,味道一般,估计也是父母唯一一次吃元宵了。在老家人的意识里,过节就要吃馉馇,啊…万能的饺子。

今天微博有个帖子,说腊肉的来历,竟然也跟腊八有关系。腊八的“腊”同“猎”,古人会在此日猎取禽、兽之肉,用肉“冬祭”,祭祖祭神。为了让肥美的肉保存得更久一点,人们通过晾晒或烟熏的手段,使鲜肉风干,腊味就此诞生,并在此后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记忆里难忘的年味儿。哎呀,腊肉就如同腊八粥和汤圆一样,离我们村太过遥远,吃到腊肉已是近几年的事儿了,小时候能吃上肉的日子也就在春节,就那点肉都不够包饺子的,谁还能晓得有腊肉这美味?甭说制作了,听都没听过。现在回村,依然见不到腊肉的影子。虽在平原地带号称土地肥沃之地,食物种类却仍就贫瘠。写到这里,您倒要问了,你老家这也没有那也没有,那你们除了饺子还有啥美食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虽然没有腊八粥没有腊肉没有元宵,但,我们自有我们的美食特色。春节除了饺子,当然还有其它美食,比如蒸年糕,我们这的年糕自然不是南方的糯米,而是有着黄河流域几千年种植历史的黍米。当母亲在冒着满是白色蒸汽的大铁锅里甩着手往外搬腾年糕时,那诱人的气味撩拨着人的味蕾,瞧那一个个金黄色的年糕镶嵌着深红色的大枣,吁着热气咬一口,软糯香甜,美味可口。这糕虽是美味儿但不可贪吃,难消化还伤胃。哦,还有一种美味,我们昌潍地区的专属,那就是生吃咸蟹子。这可不是一般的蟹子,必须是我们本地莱州湾产的梭子蟹,待到农历八九月间蟹正肥时,将满是蟹黄的雌蟹用事先已经做好的卤水浸泡起来封在坛子里,静置时日,慢等美味。说起这卤水的做法也是极讲究的,烧开一锅开水,把姜片、香葱、料酒、花椒等辅料全部放进去烧开,置凉,盐的多少视个人的口味而定,只是这盐粒必须是我们本地盐厂生产的,那才是正宗味道。待到腊月春节将至,将坛子打开蟹子取出,这时历经了一个季度的蟹子已是在盐水中充分泡发,不咸不腥,它只有一个味:香!嗯,忘说了,这蟹,必须生吃!你瞧,你们家乡没有吧?

说起生吃咸蟹子,忽然想到其实我们家乡生吃的海鲜还有嘟噜子,学名螃蜞。它是一种在咸淡两合水中生活的一种小型蟹类,腌制方法如上所述。但我从小还是爱吃母亲油炸的,酥脆无比,下酒正好。可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小时候最不稀罕的东西如今却已难觅踪影,估计跟天旱有关系吧,河流断水,它的生长环境已经不多了。记起前年回老家,在村大街十字路口的市集上忽见有人摆摊贩卖,不觉心中暗喜,于是就像小时候一样央求母亲给买几斤,母亲却不屑说这都是死的,没有原先的味道了。

家乡的食材虽少,但家乡人民的智慧却是丰富的。就拿白菜来说吧,老家有个传统,白菜是上不了席面的,待客哪能用炖白菜?但有一种做法,却是极受欢迎,并且是必须用之宴客的,那就是“热合菜”。说起来也简单,择白菜帮切丝,辅之肉丝、粉条、醋、芫荽等食材,这其中醋和芫荽是这道菜的灵魂,哎呀…写到这里口舌生津,涎液直流……诺,没吃过吧?

开头悉数的那几个节日里,最寒酸的当属过寒食了。老人们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但史料却说是纪念介子推,啊,管纪念谁呢,反正这天是不能生火做饭。因这节日在清明前后,所以小时候清明那天一块过寒食,早上母亲只煮两枚鸡蛋,我和姐姐分着吃,说是为了明目,但我俩却都是近视眼。而父母这天却只吃冷饭,想来真佩服那时人们的信仰,这离家几十年,不知老家寒食这天生火做饭不?

过节虽少,食物也不比其它地方丰富,但从小生在那块土地,自小吃着家乡的饭喝着家乡的水长大,那深刻在大脑里的记忆,那镌写进基因里的记忆,那弥留在舌根的记忆……它根深蒂固,它顽固不化,它关联着情感储存着美好,它是一生中最想回味的记忆。细细想,细细品,记忆中最美味、最难忘的食物,总是带着浓浓的温情,有家人的牵挂、有故乡的留恋、有母亲的叨叨……

嗨!要过年了,回家吃馉馇!

2022年元月10日写於青岛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节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