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一大截

昨天早上和邓杰的一番谈话,他向我说了以下几点,感觉确实总结的挺到位,换成了自己可能还活在自己的情绪中,自己不断的给自己降维。

一).训练自己三步走

1.对标杆:

没有标杆,要多看,汲取他们的长处

产品——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有哪些特点,做xx要掌握思考哪些方面,多看文章,多和业界交流,形成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并发现自己看到的机会,机遇。

在聊的过程中他说到有个细节,对标杆,什么是标杆,他在电话中向吴总反问了几次,吴总也显示出一个不可碰的狮子,再次激发邓杰,再说一次。

这个情景很激烈,也佩服邓杰有这个勇气去和吴总争论。换做自己,可能就是没有弄明白在当时的情景中,是的是的就过去了,用现在自己总结的经验,这样的对话是完全对自己不负责,对方在用一些都没有弄明白的词汇,始终都像是要在对方的意向掌控中似的,对方很酣畅淋漓在讲一个他学到的新方法,但是眼前的人状态和语境环境都不对称,高标准严要求,他讲过了,自己称又不会忘记,他是要看你后面兑现的。

所以当场不把问题弄懂吃透,自己就是给自己埋一个包袱。自己后面以为的都全然不对,这就是前面放飞的根源:领导提的目标信息没有交流,自己就开始YY。

那么对标杆来说就是自己要多看相关的信息,把信息揉碎了,再提出自己的主张:基于(看过..)balabala,提出自己的想法,这里面有没有机会,档案支撑点是什么,经过怎样的逻辑推理,等等

说到这,我想到了陈春花曾经写的一篇文章 说美国的教育,白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要自己去翻阅资料形成自己的论文,然后在班级小组讨论,这个细节就是要学生学会去拥有自己的观点,然后去表达观点的能力。

这么理解的化,就是做任何事情能做到极致,就是要拥有这样的思考论证能力,有广博的知识面(有理有据),然后又会表达,这不就是聪明敏锐的觉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睿智的做出自我调整的人吗?这里面透露出一个人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2.抽象特征

基于1,抽象出特征

相关主题的知识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又能抓住核心要点,用简短精辟的话来抽象出实物的精髓。

面子上怎么一回事,里子内又是怎么一回事,事情通透明亮。

3.往自己身上套

二).从1到2的跃迁, 态。

1.10到50分很痛苦

从自己的出发点,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和设计。这种思维方式,从审核你的方案角色的角度,会觉得方案考虑不全面,没有亮点。自己就会处于被动的、没有尽头的改。最多也就50分。

2.60分往上

就是你聪明的借鉴了xxxx,形成了这个观点,支撑了现在的方案。

三).客观存在

1.时间紧

2.没有做过

3.态转换的适应性,小池塘,大池塘

4.小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白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