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好看,巨难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有的书烧脑,有的书虐心,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本要命的书。不厚的书里遍布着作者深刻而精彩的思想结晶,是波西格和孩子一路摩托车骑行的游记,也是他心灵流浪和探索的哲学小说。很多人看这本书,是出于对书名的好奇,禅和摩托车维修有什么关系?而且很多人可能无法将这本书看完。这也是我有生来读得最费劲的一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半年,期间停下来读完了其他几本书,读的过程若干次被“比沟里的死水还要沉闷的”化油器、齿轮以及艰涩的哲学理论整垮。但是真的非常庆幸能看完这部书,一路与波西格走来,思想获得丰富的滋养,心灵抵达宁静的彼岸,确实是一场非常值得的灵魂之旅。

一、唯美质朴的旅途描写

知乎上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遇到多少人,见到多少未知的风景,而是在某个瞬间,突然认识了自己”,这句话形容波西格的旅行太适合了。相对于书里痛苦的剖析自己,艰难的寻找自己的心路历程,摩托车骑行的描写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能够放松下来的调剂。旅途中景致、见闻的描写,唯美质朴,很有意境,有网友形容波西格的描写很“高级”。波西格的旅行没有名胜古迹,也少有美轮美奂的风景,很多时候是“来自于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风的单调”;有时也会找一张冰冷的椅子坐下来,“呆呆地望着摩托车,什么事也不做”;也要经历酷暑严寒,风风雨雨……“骑摩托车旅游要的就是身临其境,而不是冷眼旁观,暴风雨自是不可避免的一环”……每次读到穿插在书里的旅行描写,都会心生向往,也想来一场“遇到自己”的旅行。

——我们刻意避免按照固定的行程前进,宁可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因为旅游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我们打算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景致,所以要好好享受旅游的过程,不会干那种在很短时间之内游览几个景点的煞风景的事。

——主要的精力都花在观赏风景和沉思上,想想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看天色如何,或是回忆一下往事,偶尔也看看摩托车的状况,欣赏一下我们来到的乡野。日子就是这样随意,忘掉时间,没有人会催促你,也不会担心浪费时间。

——我们尚未进入达科他州,但是辽阔的田野告诉我们近了。有些田里种着亚麻,蓝色的花朵随风摇曳,远远望过去像是起伏的波浪。山丘的广袤也是少见的,视线所及除了大地就是高远的苍天。远处的农舍小到几乎消失在视线之外,一路行来,越来越觉得天地开阔起来。

二、对权威和看似习惯的东西,有非常独特的见解

这本书是一部游记,更是一部哲学小说,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就是让你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波西格做到了,他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他在“怒怼”一切,对哲学、科学、教育,以及流行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有些跟传统的学术成果格格不入,这也给他带来很大的痛苦。但是,这种不一样的声音是非常宝贵的,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生活中的种种,进入一种批判和警醒的状态,跳脱出平庸的生活,不被普遍的大众思想所同化。波西格可能比一般人看得更透彻,或看得更糟糕,我们也批判性的接受,权威不一定是对的,你不一定是对的,波西格也不一定是对的。这里最感染我的不是“对错”,也不是波西格究竟说了什么,而是他的批判精神,他一直保持思考的状态,他追寻内心真实自我的执着……这些都让我心生敬畏,让我选择保持思考,哪怕这个过程是纠结痛苦的,也不做一根麻木枯萎的芦苇。

——“不过肖陶扩因为收音机、电影和电视的出现而没落了,在我看来这种改变不见得是一种进步,虽然全美的思想交流更加快速便捷,但也似乎变得更浅陋。

——“学校不会教你独立思考,只是让你背诵现成答案。了解到这一点,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社会上很多文化程度低的人反而能当大老板。因为他们没有被学校阉割,也可能是他们选择了不被学校阉割。学校只是把学生的知识限定在了一个范围内,而不是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一些教育程度深的人反而失去了求知欲,而仅仅是把读书作为一种手段。

——最好的学生往往都不及格,每一位好老师都知道这一点。

——大人训练小孩子不可以做他们喜欢的事,但是……但是什么呢?当然!要去做别人喜欢的事。而别人是指谁呢?父母、老师、督学、警察、法官、上司、国王、独裁者,这些都是在上的权威。一旦你被训练得轻视自己的喜欢,那么当然你就会对别人更加顺服——变成好奴隶。

——自然的法则是人类发明的,就像鬼的存在一样。逻辑学、数学也都是如此,所有值得赞美的事,也都是人类的发明。这个世界也是人类所想象出来的,整体来说也就是一种灵界的存在。在古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美妙的世界就被如此视之,它由鬼神所统领,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个世界,就是因为鬼神让我们看见,他们是摩西、耶稣基督、释迦牟尼、柏拉图、卢梭、杰弗逊、林肯等等,牛顿是非常好的一位,可算其中最好的一位,所以我们的常识就是由过去成百上千的鬼神所构成的,他们企图在人的生命当中找到他们的地位。

——有数以百计的各种规则为那些喜欢零零碎碎的人而设立。没有人在写作的时候还会记得那些琐碎的事,这些就好像餐桌上的繁文缛节一样,不是从真正的礼貌和人性出发,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像绅士和淑女一样表现的欲望。

——科学定理也不占用任何空间,也没有能量,因此也只存在于人的心中,所以完全科学的态度就是既不相信鬼,也不相信科学,这样你就安全了。然而这样一来,你就没有多少可以相信的了,但是唯有这样才是科学的态度。

三、“良质”带来的改变

看似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的摩托车旅行,看似形而上的各种批判和哲学理论,却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和方式都产生了影响。

书里波西格反复提到,贯穿全文的核心是“良质”,我的改变也源于对良质的认知。良质是美好的一切,它是真理,是善良,是卓越,是佛,是道,是禅,是“科学的实体”,是“艺术的目标”……

作者通过修理摩托车,向我们非常生动的阐述了如何通过对一件工作的关心和认同来获得内心的宁静,获得“良质”。讨论了那么多深刻的哲学话题,最后波西格说,“有的人可以谈论如何改变人类的命运,我却只想讨论如何维修一部摩托车,我认为我必须说的这些更具有长远的价值。”

波西格看到他同行的朋友和摩托车修理人员对这些机器的态度,都是保持旁观者的立场,人们认为关心自己所做的事一点都不重要。他认为“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同样的。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就会变得很自然。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而采取了正确的行动的工作,便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平静。

——“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

——“工作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它是工作的核心。”

——“内心的宁静让你会对工作产生一种认同感,当一个人产生这种认同感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心的另一面——良质。”

我自己理解的良质,就是用心、专注地做好每一件正在进行的事情。现在人们做事往往很浮躁,很功利,经常跟工作是一种疏离和对立的状态。当你不为了得到报酬,不为了炫耀技能,不为了得到谁的认可,就是平静而投入的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复杂的事往往变得简单,枯燥的工作也许会成为一种享受。

其实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沉静下来的过程,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非心境澄清而不能读。说了这么多,也只是这本书的冰山一角,因为自己哲学知识和对很多经典理论了解的匮乏,以及经历的简单,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只能局限于很肤浅的认知。这本书的难读程度,和精彩程度,可能都会超出你的预期。用一颗宁静的心,与波西格一起走完这条禅修之旅,不为有什么收获,你只要去经历,去感受……

所谓良质、优秀、卓越,就是耐心地读完一本书,耐心地做一件事。

(原创非首发,转载请注明,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巨好看,巨难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