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寻找冬的证据

公历:2020年11月7日  立冬

农历:庚子年 九月廿二

气温:15℃~25℃

天气:晴

风向:西北风3—4级

坐标:江西南丰


11月7日,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了也。

立冬,意味着天文学上的冬季要开始了。也就是说,冬天从这一天开始正式上任了。但,冬天真的来了么?来,一起到这份立冬时节的历史天气记录表中去寻找冬天的证据吧——

立冬之天气记录

近日,在抚州培训学习,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顶着烈日去会场的我们都快要融化成柏油了,真有点怀疑秋天是否在绚丽多姿的秋色中沉醉不知归路,错把接力棒交给夏天了。话说后天就是小雪了啊,这天气怎么说都有点诡异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也就是说,万物自立冬开始,也要开始聚藏力量,抵御寒冷了。据说,这诡异的“暖冬”之后,将会迎来如假包换的“寒冬”——急剧降温的寒冷。

                                          1

我和孩子们的立冬节气课,是从一个“冬”字开始的。当然,没有哪个孩子猜出我画的那根绳子居然是个“冬”字。孩子们满脸的小问号:“冬”和“终”怎么会是同一个字呢?

因为冬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呀,所以古时候“冬”与“终”就是同一个意思啦。

频频点头的恍然大悟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说: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背后,那可是我们祖先古老的智慧啊!


冬的证据可不只藏在汉字里,还藏在立冬的物候中——

一候水始冰。说的是立冬之日水已经能结成冰了,当然是指北方啦。立冬是我们家乡采摘蜜橘的时节,记忆中早晚温差较大,冰没有,但露水很是浓重。早晨去桔园采摘不宜太早,桔树上可都是水珠子呢,这样采摘桔子不仅会沾湿衣裤,也不利于桔子的收藏。

二候地始冻。第二个五天, 土地也开始冻结了。中国的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真的太大了,北方对于我还是一片处女地,所以,我只能努力回忆小时候冬天的样子,那时候的冬天河面上结冰,屋檐下挂“冰柱子”还真是常有的事。但具体是什么节气我就不知道了,我想那应该是大小寒的时候吧。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说到“雉入大水为蜃”,孩子们很自然地想起“雀入大水为蛤”。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过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不见了,海边看到的大蛤,外壳的线条和颜色都与野鸡相似。所以古人便认为雉立冬以后便变为大蛤了。

虽说古人受科技的限制,认识能力有限,但不正是这样一份对自然万物的惊异感,促使人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断去想象,去探究?反倒是今天置身于高科技中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畏惧的我们,是否该把那份敬畏之心重新拾回来?

                                      2

立冬晨诵,我们继续到诗词中去寻找冬的证据。用大家熟知的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作为预热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传说,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从南方去北方的首都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途经苏州寒山寺,停泊在枫桥附近过夜。夜里,他躺在船上难以成眠,寒山寺钟声声声入耳,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一首千古绝唱。后来,这首诗选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文,每年的除夕之夜,很多的日本人都到寒山寺去听这夜半钟声呢。 

因为一首诗,记住的不只是一个人,一个故事,还有一座城。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

预热之后,我们进入《古诗十九首》之十七——

首句一个“寒”字,将我们带进寒气逼人的农历十月,呼啸的北风凛冽地吹着,想必你已感受到了冬的来临。诗人当真只是在说天气吗?诗人的心怕是也如这天气——寒彻心扉吧。紧接着,一个“愁”字又将我们的心拉进了那个难以入眠的长夜,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发现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由圆变缺。

是什么样的思念,让人觉得长夜漫漫;

是什么样的情感,让人反复观看星星的排列;

又是什么样的牵挂,让人从月圆等到月缺?

这样的愁思和等待,就让我们在反复诵读中去慢慢触摸,去细细体会吧。这所有的等待,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呢?

诗句顺势一转,由一封三年前的书信,转入对遥远往事的回忆中——“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一封书信只会让一个女子的思念更加绵延不绝吧——从“执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便可见一斑。

书信传递情感的方式,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孩子们无法想象一封书信揣在衣袖里三年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微信时代的确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但殊不知,正是那份等待与摩挲让文字变得温情脉脉。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一三年的等待,内心却没有委屈和抱怨,只担心远方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心思。

亲爱的孩子,这首诗写出的仅仅是一个女子的思念吗?不,这也是人类亘古的呼唤——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3

立冬的第二天,恰逢周日,我决定到山野中去寻觅冬的记忆。

刚踏入小径,便偶遇黄栀子,很是雀跃。一颗颗黄中带绿的椭圆形果实悬挂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摘下一颗,放在手心,顶端的花萼像八爪鱼,张牙舞爪。

关于黄栀子的童年记忆也纷至沓来。小时候,黄栀子是我们每个孩子的天然颜料。虽说课本上的每一幅插图几乎都被我们涂成了一种颜色——橙黄色,但那是我们眼里最迷人的色彩。

黄栀子是冬的证据,也是我们“涂鸦梦”的见证者。那一抹瑰丽的色彩,便是我们童年的色彩。

黄栀子

关于野果子的更多温情和记忆,似乎都来自于胃的倾诉。

蒲桃就是其中一种,黑紫色的果儿里有个不小的核,吐核,留在嘴里的果浆,甜味极淡。但却是我们小时候撒欢时的天然野果。

蒲桃

等看到这被称为“南烛”的野果时,我便将刚才的野蒲桃弃之不顾了。

南烛,又名米饭树或饭筒树,其浆果紫黑色,吃完后和上面的野蒲桃一样,会将舌头染黑。小的时候,这可是我到野外撒欢的证据。所幸,母亲宽容得很,只要我们姐妹能在天黑前到家,便不用受罚。

相比刚刚吃的蒲桃,这种野果无核,像覆了一层盐霜,颗颗饱满,闪着银色的光芒。吃这种野果,大可不必讲究斯文。只需用手一撸,一口一大把地灌进嘴里,那种酸甜多汁的滋味瞬间灌满口腔,舌尖,直至每一个味蕾。

说起南烛,同行的闺蜜告诉我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我们家乡的乌米糍粑,就是用南烛叶子的汁水泡制糯米做成的。米饭树的名字应该就是由此而来吧。每年四月八都吃乌米糍粑,但从不知道这乌黑的乌米糍粑原来是南烛的功劳。

南烛(俗称:乌米子)

在山野悠悠荡荡了一个上午,收剪了一箩筐桔子,野果子也过足了瘾,带着满满的冬的证据下山喽。

下山时,居然又意外发现地菍果,央求刘先生用草叶将果子一颗颗穿起来,两串地菍果“糖葫芦串”像宝贝一样被我带回了家(小时候,爸爸田间劳作回来,总是用这种方式带给我们惊喜)。当天正好是闺蜜慧同学的生日,晚上借花献佛,慧同学乐得嘴都合不拢啦。

                                        4

呃,证明冬天来了的N条证据当然在孩子们的作品里,还等什么,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寻找吧——

婧嫄作品
晨宇作品

郑彤作品

宇翔作品

鑫怡作品

伊涵作品

子罡作品

仪岑作品

浩天作品

冬天来了(浩天作品)

冬爷爷接下秋姑娘的班后,立刻就带来了凛冽的寒风,带来了枯枝凝寒的景象,让我们不禁感叹:冬天来了!

早晨起来,漫天大雾。乳白色的大雾笼罩着大地,到处白茫茫的一片。走在路上,几十步以外看不清人影,从浓雾中望去,前方的建筑、树木只隐约可见。雾气里,听见车声却不见车影,只有车灯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

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每个角落,就是晴朗无风的时候,天也是干冷干冷的。光秃秃的树木可怜巴巴的立在大路两旁,曾生机勃勃的小草也坚持不住,枯黄了。北风吹来,小树在寒风中挣扎着,小草匍匐在地上,好像害怕这突如其来的寒风。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也能发现些不畏寒风的强者。在高层建筑物,一个个绿色的身影闪烁着,那是一排亭亭玉立的柏树。它们还是那样生机勃勃,浓郁苍翠。大路旁有几棵铁树,那窄小但细长的叶片在刺骨的寒风中闪烁着绿光,给白茫茫的冬天增加了绿意,点缀了寒冬。

冬天的清晨十分热闹。曾巩公园里,锻炼的人随处可见。在茫茫雾气里,人影在不停地晃动。年轻的人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奔跑,蹦跳着,朝气蓬勃,热血沸腾。老年人也容光焕发地在草地上伸伸手,踢踢腿,还时不时地跳一跳。连七八岁的小孩也跟着大人有模有样地做做操。看哪,多有活力的冬天!

我喜欢冬天,因为它能磨练人的意志,让人变得更坚强。 冬天,你终于来了。


                  立冬(启弘作品)

在最后一缕秋风的抚摸下,我们不知不觉走过了三个季节,来到了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冬。

从立冬开始,我们县城的蜜桔,终于成熟,开始了抢收。

来到乡下,橘子地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把枝头都压到地上去了,真担心要不堪重负。奶奶告诉我:“我们家乡的这个橘子,是一年大丰收一年就少一点,所以不用担心。”

我们人手一把小剪刀,“咔嚓”“咔嚓”,一个个小橘子,都进入了筐中。爷爷走了过来,来检查我捡的橘子。只见他拿起一个指手划脚地说道:“你这不行啊,枝留了这么长,放在一起会扎坏了别的橘子的。”我不禁想起了前几日,爷爷买了一些橘子来,结果每个橘子上都被扎了一个洞,吃起来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我一问才知道,这就是被树枝扎坏的。我不禁一哆嗦,要是这些橘子都扎坏了,那不就白来了吗?

我赶紧按照爷爷所说,把所有树枝都剪平整。

劳动过后,我拿起一个橘子剥开来,拿了一瓣放进嘴里,嗯!好好吃呀!好甜!

天渐渐冷了起来,要是不收的话,冻坏了就糟了。所以这个节气,桔农们有时候都打夜班。忙碌了大半年的果实,立冬时节正等着入库呢。 


立冬(李舒作品)

当最后一丝秋风拂过,冬天的脚步悄悄来临。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他来了,在人们心中冬天也来了。

立冬的早上起来冷冷的,真想钻进暖和的被窝里继续睡大觉。起床之后,穿了三四件衣服,都觉得不够,可随着早上离下午越来越近,天气也越来越热,直达中午时,那热跟夏天有得一比。到了晚上,十分凉爽,既没有早上那么冷,也没有下午那么热。

立冬的树叶也十分奇妙。我家门口有一棵银杏树,那上面正变黄的树叶,不知为何,仿佛被冻住了一样,突然停止了,树叶一半绿一半黄,变成彩色的啦。

立冬还是个吃火锅的好节气。如果你现在饿了,或是很冷,那就去吃顿火锅吧。你进去的时候,如果冷冰冰的,那你出来的时候绝对热出的汗够你洗一次澡了。但是我也讨厌冬天,因为它总让我一直感冒,鼻涕一直流,让我十分不好受。

我不知道冬天算好还是坏,不过我一想到春天马上就会来,就满心期待。


菊花课程从深秋走到初冬,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着不同文人笔下的菊,用稚嫩的文字触摸着诗词中传递出来的或悲苦,或潇洒,或高昂……的别样情绪——


孤独之菊(启弘作品)

我想变成一朵菊花,孤独地开在秋天。

菊花,我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与其他花争奇斗艳,开在万物萧瑟时的秋天,无人陪伴。有人说他孤芳自赏,有人说他自私;有人说他清寒傲雪,有人说他高雅;有人因为他写出千古名句,也有人因为他牵起缕缕愁绪。

菊花的花瓣往里卷,像一个卷发姑娘,更像把一切事情包揽过来,自己承担,一声不吭。

我身为一班之长,也很孤独,被人孤立。六年下来,没有一个像伯牙和子期的友情。但我不羡慕别人,因为懂得孤独,能使人激发出更多潜力,也让我懂得珍惜。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带来一个绘本故事———《小黑鱼》。这条小黑鱼和我一样孤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颜色的缘故,有一天,一条大鱼把他的家人以及邻居都吃了,他却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他一个人游在大海深处 ,大海是黑暗的,是小黑鱼从未到过的地方。面对一片陌生,他见到了许多新奇的物种,但依然很孤独。直到遇见了同类, 主动上去交朋友,齐心协力,打败大鱼。故事讲完后,老师问我们:“在小黑鱼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当别人都在千篇一律地回答团结的力量时,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我站起来说:“孤独的力量,只有经历过孤独,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更多美好,才会珍惜友情。”我的回答,博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

我想在小学变成一朵菊花开在秋天,在中学时便成一朵牡丹,交到很多朋友。

婧嫄作品
伊涵作品


鑫怡作品1

鑫怡作品2


矜涵作品

李舒作品

宸佑作品

郑彤作品1

郑彤作品2

郑彤作品3

小雪将至。似乎,冬的证据尚不足。那就让我们继续在暖融融的初冬里“眺望”——寒冬的来临。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冬|寻找冬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