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本就忌惮司马懿,为何还让其成为托孤之臣?

司马懿作为被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人重视并忌讳的氏族代表,为什么总是在曹魏政坛中呼风唤雨,一家独自掌控大权呢?尤其是当曹叡临死的时候,明明已经有五名托孤重臣的他最后还是任命了司马懿,如此不寻常的决定究竟是为什么?小板凳搬好了,快来一起看看吧。

从曹丕算起,司马懿在曹操主政期间一直是作为曹丕的心腹来培养的,最主要的是汉末乱世,曹操旗下的谋士很多,暂时还轮不到司马懿来参政论事而已。等到曹丕上位后,身为曹魏四友之一的司马懿才真正踏上了曹魏政权的核心地带。

在曹丕治下,司马懿一直身处曹魏政治的漩涡中心,但此时的他对于曹魏并无危胁,毕竟最核心的军权依然在曹氏一族手中。直到曹丕临死,曹叡上位之际,四位辅臣中曹休,曹真掌握军权,而陈群,司马懿则统领政坛。很明显,司马懿无论是在曹操还是曹丕眼中,都是士族颖川谋士群体的主要代表之一。

截止到这个时候,司马懿对于曹魏还是很安全的。

但曹氏宗亲在曹叡主政时期渐渐没落(其主要原因还是曹丕对于宗亲势力的压制),身为辅臣的曹休在石亭战败后羞愧而死,曹真则在击退诸葛亮两次北伐后却不幸病逝。自此,曹室宗亲中再无可独挡一面的将星。在面对蜀汉不断的北伐以及东吴的伺机而动,曹叡此时唯一可拿得出手的也只剩下了司马懿。

没有兵权,司马懿就算有再大雄心也只是笼中之鸟。而一旦拥有了兵权,笼中之鸟就拥有了展翅高飞的资本。司马懿从此不再单单是士族阶层的代表,更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将领。

但司马懿也没有让曹叡失望,接班之后,他长期统军在外,先灭孟达,再多次抵御西蜀的进攻,随后又远征平定辽东,对曹魏的安稳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此时的司马懿,士族早已为其马首是瞻,而宗亲中再无人可与之匹敌,作为曹叡来说,正所谓留之可畏,弃之可惜

可惜曹叡此时已经没有时间了,病重的他开始要为其子曹芳做好准备:司马懿必须离开权力中心,必须放下兵权!于是,曹叡死前列出了顾命大臣的人选: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人。大将军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关系极好,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夏侯献是夏侯渊的孙子,而秦朗虽然不是宗室,却是曹操的养子,也跟宗室差不多。可见,曹叡一开始选的辅政大臣全部是自家人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在哪里?他正在平叛辽东回军的路上,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短暂地排除在下一届曹魏中央领导层外了。为什么说是短暂,只因为曹叡的两名老牌秘书刘放、孙资,这两个人凭借一己之力竟然扭转了最终的辅臣人选。

到底刘放、孙资为什么要这样行事?仅仅是因为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长期专权心怀不满,曾威胁两个人,如果他们上台执政,那么一定会有所动作。而当得知这两个将成为下一届的辅臣,刘放和孙资的内心十分恐惧,为了自保,两个人开始发力,借着燕王曹宇固辞大将军之位的机会,他们主张让太尉司马懿回来主持大局,又借机对曹叡说曹肇、夏侯献反对让司马懿回到朝廷,以此来离间曹肇和曹叡。两个人最后甚至顾不上君臣礼节,抓住曹叡的手让他勉强写下诏书,而且写出宫昭告天下,不仅罢免了曹宇等人的官职,而且还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

至此,曹爽、司马懿正式上台,成为魏少帝曹芳的辅佐大臣,孙刘两个人有非常大的功劳。司马懿能成为曹芳的辅佐大臣,首功必须要记在刘放、孙资两个人身上。如果没有两个人,可能在明帝曹叡弥留之际,就已经被夺兵权,也就再也没有后来的晋宣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小瞧重要人士身边不起眼的小人物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叡本就忌惮司马懿,为何还让其成为托孤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