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讲实际的沟通都是瞎扯淡

文/京伟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方法论,有些枯燥,不结合实际的话,写出来没人会看。并且因为跟前后文是承前启后的关系,单独领出来讲,也不太合适。

所以,这一篇文章,我主要是以梳理为主。我将会描绘几个场景,面对不同的对象,使用GORW模型里面的前两个G和O,也就是目标和现状。

在这一期的行动营里面,我悟到了一个关于如何才能有效催打卡的办法,但是非常的笨拙,浪费时间,且很可能要面对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关系。

这个办法就是跟老铁一对一私聊,了解情况,催打卡。

大部分的国人有个点,惊人的相同,那就是不愿意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教室里,老师提问,举手回答的一定极少数人,剩下的大部分学生,就算会,也不想/不敢/不愿意举手站起来回答问题。

公司开大会,领导在台上找人互动,如果没有事先排练,一定是没人响应的。

这个问题在线上的社群当中,也会存在。尽管社群因为不是面对面,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表现。

在十几二十人的微信群里,大家一开始不熟悉,作为教练者,是没办法号召大家做事情的。就算是熟悉了,我在群里问任务的完成进度,也鲜有人回复。

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目前用的最有效的,就是一对一私聊。因为这样无所遁形,你总不好不回复吧。

接下来,我会讲三个例子,教练对象分别是A,B,C

首先是A,这一个年龄较大的中年男人,我在与他对谈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三观已经成型,不会轻易被说服和引导。

例如,当我指出他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时,他不会接受,并且找到了理由来为自己解释。

在沟通当中,我的提问就不算强有力,还是犯了“直接指导”的错误,导致老铁产生抵触心理。

如果再次沟通,我会先从行动营的目标聊起,再聊作为成年人应该能够再既定规则里,如鱼得水。先捧后建议,也许这样会比较有效。

然后是B,这一个年轻的妈妈,我在和他对谈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有一些傲气。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因为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过,这往往是因为,之前的生命里一直顺风顺水,导致的自负。

这一次,我在沟通过程中,主要以问问题为主,我试图引发她的思考,但是因为客观因素:她陷入了自我的思维模式里,没有客观的去看待和接受新的方法和规则,所以导致这次的沟通同样以失败告终。

最后是C,这次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做的工作主要是以培训为主,在对谈过程中,我发现对方是一个极具开放态度的人,能够拥抱一切,与自我认知有差异的事务。

并且对我说的内容,能够举一反三,思路非常跳跃,有创造力。

最后沟通的结果就不用说了,很成功。

以上,我反思在三次沟通当中,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对方的认知。因为在我水平有限的沟通水平下,好结果是挑人的。

首先我要承认,自身水平有限,还无法提出强有力的问题,来引发对象,对目标和现状的自我觉察。

因此,接下来的沟通当中,目前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引导。用中庸的行事准则来说,就是首先了解对象的目标,以此来选择接下来要说什么话。省时省力省心,你觉得呢?欢迎拍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切不讲实际的沟通都是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