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个形容词的误区[22-11-06]


本号聚焦“家学”和“传承”,致力于为后代积累、开路,形式包含:

1)精华截取。[甄选s系列],源自他人,选取最有价值的关键部分(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2)全文转载。跳转他人原文,内容上更完整、成体系。

3)个人随笔。源自我,转化和总结。


谈一个形容词的误区[22-11-06]

一)讨论范围


群里不少人对最近的变化感到悲观,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还不错。


别人说幸福时,

我们怀疑是反讽,但不能排除她确实认为幸福。


二)形容词的相对性


好和差,是形容词。

形容词,是相对的。

扩展一下——所有的形容词,都是相对的。

包括:快慢、美丑、远近。

包括:自私、贪婪、垃圾。

包括:这个位置很偏,那房子真贵,真是个有钱人。

甚至包括“她是个丑八怪”,

虽然看着是名词,但其实也是形容词,

因为它其实是 “她丑的如同八怪”。


一个乡下转来的学生,第一次集体考试中,在班级里成绩最差;

但殊不知他在他原来的学校,成绩最好。


胡是个好主管;

唉,当时你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对比对象的不同,会造成结论的不同。


“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你这篇可真是水。”

——你的比对对象是 其他人的文章。

不信,你把两年前我写的垃圾,拿出来比比?


三)形容词的不稳定性


因为形容词有相对性,所以使用了“形容词”的结论,是不稳定的,

容易产生一方认可,一方不认可的矛盾现象。


我们在给领导汇报小组绩效时——“小徐挺好的,绩效A可以给他。”

挺好的,就是用到的形容词。


如何让它稳定,准确?

——需要增加支撑。


“小徐挺好的”,隐含的对比对象是同事小李,或者是部门平均水平;

“小徐挺好的”,隐含的对比维度是业务销量;

“小徐挺好的”,隐含的对比范围是2022年第3季度。

所以,这句话相对完整的描述是,“在考虑到小徐在2022年第3季度的业务量在整个部门排行是第一时,我们认为小徐挺好的。”


形容词的不稳定,源于“缺乏明确的限定条件”。

为了减少不稳定性,可以补充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可以是 对比对象、对比属性、对比范围,或者是默认的平均值。


别人的判定结果包含形容词时,你要先揣摩弄清他的限定条件。

而你自己的判定结果包含了形容词时,注意明确你的限定条件。

不然就可能导致两者理解出现偏差。


四)不满多于满足的原因


对于变化,我们可以及时的感知到:

你现在越来越懒了,回家来就躺下

唉,现在大环境真差;

唉,钱难赚了


一个事物,既可能变差、也可能变好。

但对于变好,我们似乎总反应迟钝:

唉,我应该是生病了,头晕;

感冒好了,却没留意到。


道上有垃圾了,一眼能发现;

但今天挺干净,不是别人提起,我们都没意识到。


相比于变好,我们对变差的感知,天生更加敏感。

而对于“变差的敏感性”,会把我们置于“不满足、不满意的处境”。

更容易感受到变差的部分,并且死盯着他。


从而, “不满态”常常多于“满足态”。

欲壑难平,被负面的情绪缠绕。


五)对不满的稀释


但这个“变差”,就意味着很差吗?

——不见得。因为第二节讲了,形容词的相对性,要看对比对象。


跟过去几年比,大环境是变差了,

但跟国外比,仍然是相对好的,

为什么?因为国内白左少,因为仍是多劳能多得。


我们做的差,别人更差,相对而言,我们是好的,感受是相对的。


说这个有什么价值?

——我是想我们能够对“不满态的产生”多一点认识,

因人性导致的负面情绪,能够稀释一些,

客观一点,也开心一点。


六)不满的正向意义


对于变好的地方,满足感的维持很短暂。

对于变差的地方,却能够灵敏的感知。


“能够及时的感知到变差”,我不认为这是坏事。


因为满足感,会扼杀奋斗欲望。

而不满和欲望,能督促我们向好发展。


欲壑难平,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七)结语


形容词,具有相对性,所以好和坏的结论都有可能。

相对性导致了不稳定性,所以结论要结合它的限定条件、对比对象来看。

相对于“变好”,我们对于“变差”,感受更灵敏。

理解“不满态”常常多于“满足态”,降低“不满”对自身情绪的控制。



本号用以记录可以“传承”给下一代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一个形容词的误区[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