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辨析

2020年7月24日 晴 周六

拿到文章,先要研究是“有什么可教”然后再问的是教什么,如何教。一般来说,文章的大概意义学生会理解,但往往基于学生自身的“前有”“前见”即我们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它会自觉的选择那些吻合我们意见的信息,我们就自认为理解了文章。这也叫“思维假定”,需要对话解决,而课堂就是对话的过程。文本的解读程度决定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决定了课堂的具体实施。

1、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更不等于师生的教学实践,教材只是内容的原材料,只是展开课程的一个凭据。(现实中我们经常拿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是对这本书的能力延展部分舍弃,留下了单词,句型,语法,固定搭配等考点作为教学内容,反复背,背反复,学生的能力如听说读写培养需要在不断的刷题中获得。)

在人文学科中,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很低,需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度创造,自觉转化为有清晰教学内容的语文教材,这个二度创造的起点是文本解读,终点是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2、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的不同点

英语等同于语文,解读分为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两个部分。文本解读要力求全面、深刻,而教材解读,则需要合宜、贴切。

2.1 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就是说,仅文本解读,要有“进得去”的正确阅读,和“出得来”的对文本的形式和主题进行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写了什么,如何写及写的怎样的追问)

贴近文本的解读需要我们从文本的每一个细节中找到证据,更要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由文本整体来做出答复。

2.2 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年段,及教材的单元设想中,来最终判定它的教学价值(也即要有学段的整体意识与单元整体教学概念,从学段的顶点俯视教学内容,从单元的前后联系中找到教学内容的准确位置)

如果说课程是一套线性系统的话,那教学就要在线性系统中,为文本找到它合适的坐标,并对文本进行有所侧重、有所忽略的处理,来实现课程的意图。因此,它和作为文本解读的开放趋向不同,教材的解读是一个收缩与行为的解读,它要求把文本视为教材,放到特定的单元中,放到整体的课程中来审视。

3、如何修炼这种解读本领?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检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解决大部分解读问题,而若要自身成为一个自觉的、独立的解读者,就意味着教师要进行艰苦与漫长的专业发展修炼。“地图”的阅读可以解决此问题。

4、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的重要性

解读能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阅读教学所指向的核心目标,无论多么完备的教材与教参都不能代替教师的解读。“教材是个例子”“用教材教”“学会学习”不能只成为概念,没有领悟。

这种自觉的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必然会带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情绪思考,从而把课堂教学的准备,推进到教学目标的设置上。

核心概念:

提好解读能力的方法:网络检索、查阅资料、进行专业训练。

一篇文章的文本意义在于,讲什么,教材的意义在于,教什么

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

我的收获:

1、对照英语学科,文本是什么,可以是听力材料,可以是阅读课文,可以是写作素材,可以是单元主题意义上的语法材料。

2、文本意义的挖掘需要仔细研究上下文,运用“白描”式手法,分析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文本中确定各部分教学位置

3、教材的意义要有“俯视”的概念,为文本准确地位,“大单元”“学段教学”“课标对应的要求”等不能仅停留在概念中。

4、文本分析与教材分析的最大意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与预习单的设置,可以说,分析越透,目标越准确,越知道该“教什么”。

5、初步有课程意识,搜集素材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合理的目标,若能建立一本合适的课程,即第二套大纲就好了。努力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