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锁与银器》:博物馆里的压迫和权力

                                                    思衣谷

                                         

我们常说“戴着镣铐跳舞”,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舞者不受束缚而向往自由,展现的是无穷和无限的战斗力。当然这种镣铐,或者是枷锁也是一种体现了创造被控制人们的压迫。这种压迫的黑暗岁月,在我们人类而言,当然是要数殖民时代的人们了。而殖民时代,有被剥削被压迫的枷锁,自然也有象征无限财富和权力的银器了。说到这里,就关于殖民时代的同一文化产物的研究,这里就得推荐伦敦大学学院物质文化历史、艺术历史学者的澳大利亚人爱丽丝•普罗克特的最近著作《枷锁与银器》了。这一次,致力于后殖民艺术实践和殖民物质文化的交叉研究的作者,就带我们一探博物馆中的殖民历史,那里关乎每一件收藏品背后那有着压迫和财富、权力意味的真实故事。

其中在第一部分宫殿部分的第一篇《花瓶与“姿态”》,就说到了英国驻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大使汉密尔顿,他是一位利用职权进行收藏的外交官,当然这是现象是那时候是常见的。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他和后继的艾玛那不一般的爱情故事。这个有点偶然的爱情却让他们在关于收藏事业上有了质的飞越。

我们常说的花瓶,是指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美女。但在这里艾玛虽然是花瓶,但这尊花瓶是非常好用的。在故事里我们读到了汉密尔顿利用艾玛的美貌和姿态次次都成功地为推销自己的收藏品花瓶,这位花瓶模特实现了她的价值。而在书中的附录图片中,在图一就可以看到了艾玛的姿态了。因为人们崇拜艾玛的美貌,就是认为她是汉密尔顿的标志,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审美在英国的普及。自然是实现了汉密尔顿的目标:在英国建立新的艺术和美学品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密尔顿的收藏花瓶中,瓶子上面的图像是体现了人们对于古希腊艺术想象的渴望,这自然也是带有政治色彩和社会责任感的。汉密尔顿的的行为和形象终也使得后继的收藏家们都将艺术收藏视为国民责任的理念。

第二篇《石棺》就是说到了索恩爵士的博物馆里的石棺的故事。这里只书中的附录图片2中可以知道个大概。这里我们可以读到了一个收藏界的现象,那就是对于一件文物而言,如果博物馆不愿意收购,那么像索恩爵士这样的富人收藏家便可以插手,于是索恩买下了这个埃及文物,并放置自己的额博物馆内,该石馆是埃及的重要文物,至今也是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藏品。这个故事的最后,作者也不吝啬赞美之语言,认可了索恩用石馆展现了自己的品位和渴望,使它脱离了原本的背景,成为了宫殿式博物馆的本质,自然也是财富和权力的本质。

此外这章节还说到了卢浮宫里的一枚钻石,其是皮特的钻石。这个钻石是带来来头的,这个还是摄政王钻石。该钻石还经手拿破仑将它从皇冠转移到剑柄上,以展现他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权威。因此这个富有历史记忆的钻石,自然成为了一个集殖民主义、皇室与帝国的腐朽为一体的代表。另外还讲到了洛马《东方将财富上贡给不列塔尼亚》的故事,还有维也纳某处有个伪造的圣物箱——圣荆棘圣物箱。

而在第二部分教室方面,就说到了作者作为澳大利亚人,自然是十分关注涉及自己国家历史的收藏品的,这书就收录照片:帕金森的《袋鼠素描》,还有斯坦布斯的《来自新荷兰的袋鼠》,就以此说明了,尤其是后者的画作,是标志着“澳大利亚丰富的视觉文化的开端。”这也是强调了澳大利亚的奠基神话,这样的收藏品也是昭示着关于恐惧和迷茫,以及关于一段脱节的历史。

这一部分我们还可以一睹雷诺兹《奥麦的画像》的风采,也可以知道收藏品《蒂普的老虎》,说到是一只“迈索尔之老虎”与一个人搏斗,被困在永恒的战斗中的故事。而在《废奴主义者》一文中,我们就可以读到了关于肖像馆的意义,非常赞同作者的说法:“本质——你去那个地方,是为了向逝去的人学习,并被他们的荣耀鼓舞。”这里不仅介绍了阿尔伯特纪念馆的名画《非洲人奥拉达爱奎亚诺生平奇事》。还说到了《一个黑人的肖像》。这里还提到了利物浦的国际奴隶博物馆是有着教育目标的,那就是重点关注那些味废除奴隶制做出共享的黑人活动家。而在收藏名画《英国如此伟大的奥秘》(圣经)则看到了这幅画背后暗示了文化帝国主义和英式理想的黑暗影响——创伤、被迫同化和文化灭绝。而在收藏品盾牌中则是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人体现的一种保护家园、抵御入侵的本能。

第三部分纪念馆中,其中十分令人气愤的收藏品就是《海达人雕塑》,这是一个男人拽着一个女人的头发的收藏品,说明了海达文化是如何被视为性暴力的象征的。还有在艺术品《白熊之年》,那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站在笼子里,两个人都带着有搭扣的项圈,说明了一个艺术家很容易陷入重演而非重塑之中。

而第四部分是关于游乐园的环节。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品《瓶中的纳尔逊战舰》,这就说到了该艺术品本来是探讨记忆和象征的问题的,有着殖民主义形象化的现代风格,其意义也是寓意促进殖民贸易,为大英帝国的建立提供资金支持。但该战舰从特拉尔加广场转移到格林威治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其意义就变得模糊了,因为其意义“但时效已过”。此外这里也说到了沃克的《糖人》创作于白人至上主义暴力事件频发之前,但它也讲述了同样的历史的故事。这自然也是博物馆中的殖民历史的一个关节。最后在拉克维茨《回归》作为结束,是因为作者十分喜欢“他温柔地对抗黑暗,为道德或政治留下喘息的空间”。这里也说明而来作者理想的博物馆的样子,是这样子的“一个充满记忆但寻求创造新事物的地方……而是要听过呵护伤口并承认伤疤。”

我们知道博物馆其的目的是塑造身份和记忆,因此有着包容性和排他性,尤其是殖民时代的排他性。博物馆也是关于讲述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故事。因此,此书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白人,他自然是愧疚的,但作者站在人文主义的角度,去对待那些收藏,这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我其不认为愧疚可以传承,但责任可以。”是的,全书我们都看到作者那种拳拳对人类发展的责任心,也对被压怕着的无限悲悯,以及对财富权力者不当行为的批判。因此,作者在此书是用反殖民思维去看待博物馆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这书的焦点在于收藏。而关于收藏,笔者比较赞同人类是囤积者的说法。这种收藏物品是有着与世界联系的功能,为它们赋予了超越材质与功能的意义。而那么关于新时代下的博物馆的最新定义是什么呢?笔者可以告诉你:2022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给出的新定义为: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枷锁与银器》:博物馆里的压迫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