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分享,可能不是因为他自私,而是因为他得到的不够

—第80讲—

这两天深圳的气温下降的有点快,大家记得添衣。

这次的降温有点生猛,毕竟去年12月初的时候温度还维持在25-30度,今年12月5号就已经跌到十几度了。

寒风嗖嗖的往衣服里面灌,带走温度的时候也带走了湿度,那是相当的不舒服了。

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如果能来上一碗暖暖的汤,和亲朋好友一起围坐着边喝边谈天说地,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啊!

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中还有暖暖的汤——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绘本叫做《石头汤》。

 01

《石头汤》这个故事最早发表在1947年,第二年便获得了凯迪克大奖

不仅读者喜欢它,在绘本创作者中也备受欢迎,有多种不同风格版本的绘本问世。

今天要讲的这本来自于美国画家琼穆特的笔下。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东方国度,氤氲的云烟之中,青山与小城若隐若现。

这天,福、禄、寿三个和尚下山化缘,来到了一个镇子上。

镇子十分的冷清,原来经历战乱的洗礼,镇上的人们不得不以大门紧闭保护自己。

转了很久,没有一户肯开门,三个和尚什么也没有化到。

和尚们决定做点什么改变这个镇子萧索的现状。

他们决定——熬一锅石头汤。

说干就干,和尚们找好石头,收集柴火,准备煮石头。

小女孩被吸引了过来,从家里拿来一口大锅。

村里的其他人闻声也陆续赶来,谁不好奇石头熬成的汤是什么味儿呢?

为了让石头汤味道更好,每人都贡献了一点食材和调料——

洋葱、土豆、水饺……

就这样,一锅浓浓的汤就煮好了。

大家不仅一起坐在一起喝汤,还各自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被打破,气氛祥和而温暖。

 0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获得快乐,通过分享得到更好的生活。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分享的基础其实是自愿和拥有。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分享”的方式就是说教甚至强迫,最后孩子不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反而对物质有强烈的占有欲。

就好像在《石头汤》故事中,居民们被石头汤的做法所吸引,自觉自愿的贡献了一部分材料;

而不是由和尚们强迫大家,也不是由谁提供全部的食材,这样的分享更像一种“合作”,而不是“奉献”。

人的意识是在不停的发展变化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孩子两岁前,并不在意别人拿走他的玩具,甚至会通过把玩具给别人吸引他人的注意;

两岁左右的时候,会变得特别的“自私”,把好多的东西都据为己有,并且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这其实是孩子进入了物权意识敏感期的表现。

物权意识的建立不是孩子品德问题的表现,而是孩子开始对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进行探索,是大脑发展变化的标志。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志,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权利范围,孩子的自我才能更完善的发展。

 03

随着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的人们往往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左邻右舍皆是老熟人,彼此知根知底;

然而,现在的城市中,住在同一小区的人除了外置相近之外,往往没有太多的交集,变动性也较大,这样就导致邻里交往被不确定因素控制。

为了降低风险和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人与人之间的走动自然也就减少了。

无怪乎很多人说,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冷漠,没有人情味儿了。

这与《石头汤》故事中的小镇何其的相似。

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冰冷的人际关系其实是体会不到幸福的。

故事中的小镇得到了和尚们的帮助,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应该靠自己改变。

其实,比起抱怨,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社区活动、志愿工作,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也可以积极改变、让生活充满温暖。

 04

这本绘本虽然是由美国画家创作,却以中国为背景,无不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水墨画的山水,写意的建筑,民族风格鲜明的服装,在一个外国人的笔下更具有一番神秘的美感。

在与孩子一起阅读时,我们可以找找看,有哪些中国元素在里面,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故事细节中饱含的深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不懂得分享,可能不是因为他自私,而是因为他得到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