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所剩无几的勇敢,继续向前走了


今年七月,北京开始蠢蠢欲动的燥热起来,夹杂着让人不知所措的突然来袭的暴雨。

我搬进了新的房子,窗户朝南,有一个小露台。天气好的时候我会抱着我的猫在楼台上看夕阳,沐浴在黄昏里,看太阳以“长河落日圆”的姿态懒散的移动到地平线下,往往一回过神,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夜幕悄然而至。

在我毕业后的第三年。

我大学是五年制的,所以相较于其他的应届生,多了一年的时间去思考自己今后想走的路、想从事的职业和想去的城市。

我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反正五年的时间是在高考后的那个夏天就决定了的。

所以放弃回家考教师而去做编辑是我在大学就暗暗下决定的事。大四到大五那两年里除了正常的文化课、实习、论文,我恶补了很多的编辑类知识,购买了很多图书,那两年里差不多有阅读了七八十本书,超过了以往每年的阅读量,尽可能参加可以去的图书签售会,开公众号写文章,忙忙碌碌的近两年日子里也算是做了小小的努力。

毕业后也接触过其他领域,但也算如期进入了自己期待的领域,在摸爬滚打中一步步走到现在。我依旧不知道好与不好,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事情是无法用好与不好来决定的。

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这本书中写: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我很喜欢这段话,把它写下来贴在了墙上。

对我来说下了决定那一天真的是生命中很普通的一天,却影响了我今后这几年整个的人生经历,我遇见的人,我去往的城市,我这几年的独居生活,甚至于我弄丢了的那个占据我整个青春的人。

你说我后悔吗?我不知道,我很多的时候也会一遍遍的问自己。

我记得大学毕业那一年给刚进入大一的一个弟弟写信说,自己对大一格外的眷恋,希望他会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

那时的自己即将要开始面对这个社会的滚滚浪潮,仓促慌张的同时也丢失了勇敢张扬的部分。

这几年戾气渐收,觉得依旧没有什么长劲,眼泪还是掉的那么快,遇事还是会满目慌张,除了多了几分安静,没有持久的热情,越来越宅以外,其余的还是老样子。

但人生是某个选择就决定的吗?恐怕不好说。

我更觉得是每一个选择叠加在一起才使你走到了今天的这个路程上。这其中也包含了你和某个人定下的在一起的决定、分开的决定,去往某个城市的决定,跳到另一个平台的决定。

每一个重大或细小的决定,每一个深思熟虑或自然而然的选择。

我一直想做一个温柔、笃定,内心有很大能量的人,我喜欢闪着光、坚定且明亮的眼眸,喜欢张扬、倔强、跑起来有风的少年,可长大以后并未如愿遇见这样的自己。

相反的是我有很多次觉得自己支撑不住自己,觉得自己会被糟糕的情绪和琐碎的生活吞噬瓦解掉。

时光漫长又迅急,一不留神,在治愈自己和期待明天的相互交错中就过完了今年的夏天。

我有次在微博上写上大学学日语时,特别喜欢しょうらい这个词。记得有一次在黑板前听写,不确定是しょうらい还是みらい,犹犹豫豫。但后来碰运气写了しょうらい,结果还对了,免了罚写。我不知道为什么莫名的对那个场景格外的印象深刻。   

しょうらい译为将来,我很喜欢,一直觉得和みらい(未来)有很大的不同。    

将来,就好像是你一点一点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想完成的事、想取得的成绩、想进入的人生旅程,都会变得具体而实际,而你,好像可以做到耶!好像真的可以!

这样想想,生活就彷佛有了一点底气。

总之,要向前走,停留在过去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着所剩无几的勇敢,继续向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