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100本书才明白,怎么才算读懂一本书?

做读书会久了,发现大家对两类问题最感兴趣。

1,读什么,求书单推荐;

2,怎么读,找理解方法;

现在到处都是书单,干什么都有必读书,家里屯了一堆,很少有真正读完的,如果你真想读,一定能找到要读的书,这个问题不重要。

今天我们想重点聊聊第二个问题,怎么才算读懂一本书?

你会发现就这个问题,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读完算读懂吗?写文章输出算读懂吗?读书都记住了算读懂吗?

不同的目的会认可不同的答案,你会发现很多人连最基本的阅读都没做到。

特别是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30分钟读一本书,这个实际是跳读完成的,别太当真。

另外还有听书,解读的方式,这些顶多算是你读过,走马观花的了解过。

要真正说读懂,也没有那么复杂,就问自己能不能转化还原。

什么叫转化?

给你一袋小麦,你能做成馒头,也能做成花卷,还能用来做拉面。

从书里读到的知识,拿到别的地方还能用,能变成能力解决问题,这就是转化。

比如,读了一本书,可以讲给别人听,还能写成文章,做成课程,总结成专栏,发到知乎做问答,随你转化。

什么叫还原?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他有本身的出处,你能不能把他放回原来的位置。

看到一个词“自我”,你知道这个是心理学名称,主要是研究个人的自主意识的知识。

这个就是还原到领域框架里,属于哪个位置,跟什么知识相关。

我们去看电影,会说这个是科幻片,那个叫爱情片,这个叫看懂了。

不能看了半天,不知道是属于什么类型,在电影领域,什么类型的片子是好片子,那些是用来搂钱的,你得有个基本认知。

我们总是说看懂了,怎么才叫看懂,你除了能看到热闹,还能看到内部的逻辑,这个就叫看懂。

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呢?

其实也不难,总共有这么几层框架。

第一,这本书讲了什么,你能不能说清楚。

这个是最起码的要求,不能看完一本书,讲了什么都说不清。

讲出来,就是自我的转化过程,需要你浸泡进去,理解书本在表达什么。

比如,《哈利波特》,讲述了一个魔法世界,打败伏地魔的故事。

讲出来,也没有那么复杂,无论是写文章,写书评,发朋友圈,跟别人吹牛,都是一种转化。

第二,拓展书本知识,向外延伸。

除了书本里讲的内容,单纯看这本书,能带来哪些拓展思考。

《哈利波特》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个故事?

站在书本之外看书,能让你有个更大的视角,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这里就是让你跳出书本看书,除了书的内容,还有很多书本没有说的东西,如果你能看到,说明你看懂了。

第三,还原具体情境。

到这一本,我们既要跳出书中内容,又要跳出书本身,把视角对准作者。

看看她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本书的?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哪些改变?

带着这些问题,你会发现书外的另一番风景。

书是作者思维的延伸,他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是基于什么因素,看懂这些让你更能理解书本。

比如,《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创作想法是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偶然产生的。

罗琳的一生遭遇了男友的抛弃和后来丈夫的暴力对待。

作为单亲妈妈的她,想给自己的孩子写一个故事,经历多次退稿最终得以出版。

看到这些,再去看哈利波特的成长经历,一个不被看好的怪胎,不断抗争对抗邪恶的过程。

是不是感觉又有点不同了。

第四,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为什么读书?

说到底,还是想通过读书获得点什么东西,无论是想解决问题,还是安慰心灵,或者满足好奇心。

本质都是要把读的书,跟自己关联起来,让这本书和现实产生连接。

只有走到这一步,这本书才有可能成为你的武器,成为你成长的助力。

看完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启发?

对我有什么改善?

能帮你看透现实问题的逻辑?

比如,看了经济学,你知道需求定律,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涨会影响销量。

拿到这个逻辑,再去看生活中的案例,很多都变得很清晰。

房价如此,彩礼如此,好吃的火锅都如此。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同样需求也会影响价格,这不是一个限制价格就能解决的问题,价格只是表象。

说到底,搞懂的本质,就是你能体验到书本的价值,跟作者的思想产生链接的过程。

怎么才算读懂一本书,就是不断把书读厚的过程,从书到一切。

9期强力研读即将开启,想坚持读书的同学抓紧找我吧!

备注“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100本书才明白,怎么才算读懂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