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 | 那些由低代码技术带来的新思路 | 数字化

低代码并非新事物,也不是先有定义再发展起来的事物,甚至直到现在都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义;按照Forrester和Garnter的报告,“低代码”其实是对一类具备某些特性的应用开发平台(aPaaS平台)的归纳。在这个概念下,众多不同赛道的软件厂商,经过不同的路径,最终都朝向低代码平台演进;虽然“低代码”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的定义,但不可否认,它代表着企业应用开发领域一种清晰的趋势。

近年来,国内云计算高速发展、SaaS软件模式、APaaS快速普及、企业数字化的需求增长等方面促进了低代码平台开发与应用的高速发展,使之成为继RPA之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明星工具。

飞速 | 那些由低代码技术带来的新思路 | 数字化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市场竞争激烈,数字化转型需求不断涌现,但资源缺口导致需求无法满足。

后疫情时代,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线下台账、纸质审批单跑签等传统处理模式逐渐跟不上业务快速发展的步伐,也有越来越多的部门提出线上收集数据、实时数据分析支持、管理驾驶舱等数字化转型需求。但在传统开发模式下,仅仅针对核心系统的建设、运维等重要且紧急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就已疲于应对,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散落在各条线的大量且零碎的长尾需求更是有心无力。

转型业务模式多变、收益不确定,软件成本高导致全面数字化推动力不足。

为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数字化转型需要不断优化、调整业务模式。在需求明确、资源足够的情况下,按照传统开发模式,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落地可能需要3~12个月不等的时间。而在创新业务模式探索的过程中,需求可能会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变化而变化,导致开发周期变长,投入成本及收益都难以预计。

传统系统架构复杂,可扩展性及集成度不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核心系统,仍然沿用多年前技术架构,集成成本高,历经升级后数据结构复杂,且不具备较好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对新业务支持改造大、周期长,逐渐成为数字化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难题。若想完成数据互联互通或新增、重构某一功能模块,不仅工作量和成本巨大,而且伤筋动骨,后患难测。

低代码带来新思路

“ 拖拉拽 ”的可视化开发,低成本快速响应需求。

由于低代码平台可以将功能标准化、组件化,并且支持可视化的应用开发,开发者能更高效、便捷地开发应用,减少代码编写量,有效减少了编码可能引入的缺陷,使得排查及修复缺陷的效率提高。对于没有开发技能的业务人员也能在低代码平台上大显身手,自行拖拽表单、报表、配置审批流等。当技术部门搭建好低代码平台,并做好必要的集成和安全加固后,具有一定软件意识、流程意识,即使完全不会编写程序代码的员工,也可以快速实现管理类需求,实现IT资源和能力的快速释放。

使用低代码平台后,应用实现周期缩短到1~2周。业务部门长期未被满足、大量、零散的数字化需求,得到及时解决。同时,让业务人员参与低代码开发工作,化解数字化变革与传统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关系,主动投入,近距离感受变革后的成果,这会使组织内部的群体更协作高效,打造出来的产品将更具有生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

业务探索和快速试错,减少需求变更带来的损失。

对于一些新业务场景的探索,前期需求规划可能不清晰、不明确,需要小步快走,逐步打磨,对应用的灵活度及调整响应度要求较高。低代码平台可以包容此类场景,根据实际业务反馈,及时、快速、灵活地基于现有组件进行组合,以适应变化多端的业务,及时验证新业务场景是否可靠。低代码开发模式因需求变化造成的损失相较于传统开发模式减少很多,尤其适用于创新业务探索及需求挖掘。

当创新业务规模化后,对系统性能、交互提出更高要求时,前期支撑的低代码应用功能可以迁移到自研系统或商业软件。迭代过程中,已经澄清、沉淀好的业务规则、运营职责、第三方交互也都可以继续沿用,减少业务、第三方与厂商或者新研发团队的沟通成本,缩短新系统的落地周期、减少新系统构建成本。

多应用共生于同一平台,快速实现新场景孵化和业务协同。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部门间的业务往来、上下游操作往往割裂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如果能让这些部门的部分操作应用在一个平台里搭建,上下游操作间彼此可以产生联系,从而打破信息系统孤岛。

在低代码平台中,应用间相互独立但不割裂,在严格的数据及功能权限控制下,新场景孵化、业务协同的快速实现成为可能。

飞速 | 那些由低代码技术带来的新思路 | 数字化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企业级飞速低代码平台

飞速创软专注于云原生全场景低代码及数字基础设施,公司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和实践面向对象业务建模、前后端分离开发技术、云原生、微服务框架等,具有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平台产品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台拥有八大功能模块,支持微服务、容器化,实现低耦合+高内聚开发,前后端分离,前端支持angular、vue、小程序等主流框架,后端支持Spring cloud等框架,支持私有化部署,更加适应国情。拖拽式UI、业务流程、逻辑和数据模型可创建全栈、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前端页面组件、中台模块、大数据组件封装模块丰富,降低开发门槛。

飞速创软曾助力腾讯、格力、碧桂园、OPPO、立邦集团、扬子江药业等多行业多领域大机构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代码,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