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第一周第二天

以梨打破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旁人见已,而语之曰:“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侨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旁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当事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有的人归因于自己,有的人归因于外物。归因于自己的人,自律,但要避免过于苛责自己;归因于外物的人,达观,但要避免一味推卸责任。

现在寺庙、道观与景区的界限模糊化了。为了让香客多起来、香火旺起来了,本应出家人多做自身功课、研习佛法道家经典,现状却是多把着力点放在了建筑物、环境上。也是本末倒置了。


妇诈称死喻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直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旁夫,舍离己婿。于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ji携,带)一死妇女尸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妇于后时心厌旁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著(因被外境所述迷惑而生执著),谓是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领受佛法教义而忆念不忘。领会在心为受,忆而不忘为持)。

佛通过故事譬喻告诉我们的是:有的人被"歪理邪说”占据了内心,以至于装不下真正的大道。而我从故事中也看到,其妇咎由自取,让自己不得不生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里。


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②。既至河所,对视不饮。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有的人会被遇到的困难所吓倒,以至于丧失信心、止步不前。只要找对方向,每一点努力、每一次小小的行动,都是提升、都是在向目标前进。愚公移山,就是成功的典型范例。

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一方面,会让大目标变得更加可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小目标的成功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利于大目标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喻经》第一周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