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想到的…

今年国庆期的战争片"长津湖"成为国庆档影史上最火的一部,一骑绝尘,60%以上的观众给出了四颗星。身在北美的我,也成功从网上找到了这部片子,过了把英雄史诗般的视觉体验。近三小时,我一直没间断地看着手机屏幕,的确很有冲击力。

我不是写影评,也不去打分。

影片吸引了我,也让我想了很多。

1)是男儿,都有英雄情节。

喜欢影片中的男二号:伍万里。一个淘气,灵气十足的渔家孩子,能打出一长串水漂,崇拜二个当兵的哥哥,想当兵給出的理由很简单,即让哥哥瞧得起。从他身上也能找到自己17岁想当兵的影子。

在奔赴前线的火车起动时,一个女卫生兵抛来的红围巾,盟动了伍万里心中的爱情火花。一边是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一边是上前线只有弹壳的新兵,还没开战已遭遇轰炸,入朝后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万里目睹战友张小三在眼前血肉横飞,那些关于战争的浪漫想象也迅速破灭。正如老兵雷排长说的,敌机屁股一开,下来的都是大炮,没有打不死的英雄。

在生死博斗中,从没杀过人的伍万里在犹豫中,终于开了枪,开始蜕变成名真正的士兵。

也有几个镜头,体现了人性的一面。伍万里在敌军营里看到一张美女帖画时,瞬间把目光停了下来,还有吃着敌军的巧克力,从敌军指挥台着着战场的炮火纷飞的吃惊样子。

一个民族要有血气,要崇尚英雄,这才能赢来尊重。让我想起在丛林法则的动物界,号称世界上最大无畏的"平头哥"蜜獾,连狮王见了都畏它三分。我还在想,如果"南京大屠杀"中30万人起来反抗,又是什么场面。

做为连队第677名战士,在零下-40C的阻击战壕里,有一段和当哥哥的连长分一个石头般的冻土豆,咬一口掉落了牙的描写。万里问他哥:大哥死前,你在他身边吗?大哥伍百里,在淮海身为连长被炮火炸开了肚子。二哥告诉弟弟,他把肠子放回去,死前只听他说了声"冷"。

冷,是长津湖的交响乐的一段主旋律。

九兵团20军58师172团2营6连120名战士,在水门桥阻击时全部牺牲,大部分成了冰雕英雄。

2)战争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二战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世界分成了二大阵营。北朝军在金日城指挥下,眼看拿南韩,完成统一半岛,被美国破灭。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通过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很快进攻并占领朝鲜大部,战火逼近了中朝边境。

"长津湖"一战,是志愿军的第二战股的组成部分,即在东面战线。此战中,美军战死、失踪、受伤及冻伤约15,000人并迫使其展开大规模撤退。志愿军未能达成歼灭美军的目标,同时第9兵团也在美军优势火力与后勤不断之下,遭到重创,死亡近五万人,其中冻死冻伤减员高达9000余人(多数是因为缺乏御寒装备)。

然而,这场战役,也让不可一世的二战名将麦卡阿瑟碰上了铁板,结束57年的军事生涯。

3)战争是通过武力手段,让敌人服从的暴力行为,其目的就是要消灭敌人,从物资和精神上摧毁敌人。

具解密的文件显示,当时中国通过第三方印度,向美照会表明了底线,即三八线韩军可以越过,美军不可越过。美国人的回答是:没有法律依据。换句话,武力说了算。主席当时写下七个字:寇能往,我亦能往。

当美军王牌师师长史密斯望着溃败的一群,如走出地狱的幽灵,相信留给他的是恐惧和对敌手的敬畏。

13961名陆战队永远留在了长津湖的冰天雪地,这是一场不愿被提起的恶梦,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喜欢看战争大片的我,很少见好莱坞的韩战大片。我去过华盛顿的韩战纪念园。那里有19个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用不锈钢制造而成。他们排列成散兵线,“搜索前进”。他们的表情复杂:无柰?紧张?恐怖?警惕?兼而有之,他们的表情弥漫着战争的残酷与紧张气氛。

千里穿插,包围敌一个王牌师而不被发现的奇迹,将头号强国最精税部队打的落荒而逃,打出了中囯军人的尊严。这是九兵团1.4万人死去,3万多人冻伤的惨重代价。宋时伦说:如果我们的武器装备再先进一些,如果战士们当时都能吃饱穿暖,如果当时也有一支強大的空军,战争的结局会是不一样的。

为了没有如果,为了不被一袋"洗衣粉"妖魔化,如伊拉克战争,强国必须强军。

4)战争的痛苦记忆难忘

出生在50年代的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却听父母亲讲过他们的经历。

1937年抗战爆发,当年七月底北平和天津沦陷,八月中旬开始了松沪会战,九月战火已逼近了家乡安庆,那年母亲才过六岁。一家人跟着外祖父离开了安庆,逆长江西行去,开始了逃难生涯。先到长沙,又到贵阳,随着日本鬼子轰炸贵阳,前线吃紧,一家人又上了路,最后到了重庆。国难之下,一路逃离漂泊不定,一年多时间后最终到了大后方四川。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交通便利,成为陪都。为 躲鬼子经常轰炸重庆,一家人选择到合川县,那里的民风淳朴,交通方便,物价低廉,离在重庆不远。

一家大小住在合川的苏家街。外公在重庆做事,每月工资留下自已的生活费,如数交给外婆。家中有外婆,二姥太和哑姑奶奶加四个孩子,虽合川物价低,但七张嘴一日三餐加房租,手中很紧。于是外婆将外公给的钱都用来买些针头线脑的小商品,在市场上摆个地摊,头二年的日子过得很平静。母亲在去乐阳门外的一所公立小学念书,中午赶回来帮着守地滩,换外婆回家吃饭,放学后再帮着把地滩收了,背上没卖出去的小商品回家。

日本鬼子的飞机从1938年2月开始轰炸重庆,飞机经过,合川都会拉起警报,预警响起,大家会往城外乡下去躲避,时间一长只见飞机过头顶,并没投下炸弹,大家都开始松懈下来,认为合川是个小城,不会是轰炸目标,甚至警报来时也不願去乡下避了。

鬼子飞机轰炸步步在升级,外公从重庆带信,要家人在听到警报时务必去城外躲避,不可留在家中。1940年7月22日。一家人听了外公的信中提醒的话,急急吃了碗中的饭,便跑出了城,二姥太年级大,小脚跑不动,更有相信炸弹不会落头上,便去了街后的一亲戚家,那里离苏家街不远,她认为鬼子只轰炸繁华街道,偏僻的街道不会炸。

谁知这天三匹鬼子飞机到城头,霹雳哄哄抛下无数炸弹,合川全城一片焦土。敌机飞走后,外婆得知家已被炸,带着哑姑拚命往城里跑,走进院子发现房中间有一颗扔下了燃烧弹末燃,屋子已在燃烧。一家人再去寻找二姥太,她被压在倒塌的房屋里,石瓦木一片狼藉,只有小缝可见光,听到她在里面发出声音,外婆用手扒开将她救出,急送进国民军特训班救护所。她的胸骨被压碎,全身多处骨折,却没伤到内脏,医护人员用胶布将她全身紧紧缠住,几天后抬出回来,躺在地下,算拣了条命。

房子倒了,所有的东西都没了,衣服没了,睡觉的床没了,做饭的厨具没了,外婆的小商品没了和辛苦存的一点钱和值点钱的东西也随着两只箱子没了,一家人此时一无所有。

特训班的军士学员们在街头支起大锅煮粥拯救肌饿的难民,母亲和她大哥排着长长的队,讨得一碗给家人吃了再去排队。一家人临时被安置在塔儿门外的一所中学的童讲台上。

为支援抗战,母亲的瑞山小学校排练了一台歌剧,名字叫"合川献机",反应鬼子轰炸时合川人的惨烈场面。在这歌剧中,不到十岁的母亲因声音洪亮,相貌可爱被选为剧中的重要角色,扮演难民孩子。满九十岁的母亲说到此时,情不自禁地唱到:

"七二二日,鬼子飞机,三批到城头,霹雳轰轰,天崩地陷,屋倒墙倾覆。”

"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犹目守高楼;可怜楼脚,变成大坑,尸形皆无有!惨目伤心。凄凉怕回首!我们难民无家可归,吃的是甘庶尖尖,萝卜帝帝⋯"

"怎样报复此仇恨?歼灭鬼子的空军!捉住鬼子来抽筋!方得遂我心!”

母亲用她和一家人的亲身经历,唱感动了全县人民,后又去了北培巡迴演出。歌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015年,合川屹立了一座崭新的“七·二二”大轰炸纪念碑。

该纪念碑位于合川区城北苏家街与嘉滨路交汇处,用一块不规则多边体青石雕塑,那块石头曾经压在二老太的胸部,压在无辜合川人身上。纪念碑的正面是日机对合川人民轰炸的场面,背面则是合川人民捐款购机的场面。纪念碑上刻着:"日本飞机曾九次轰炸合川,以一九四零年七月二十二日最为残暴。当天中午,日军连续出动重型轰炸机三批一百零八架次,轮番轰炸合川县城,投弹五百余枚,炸死居民700余人,伤两千余人,大火燃烧一天一夜,梓桥街、明月街、久长街全部化为灰烬;柏树街、苏家街、大南街和嘉陵江沿岸街巷被毁大半,江边木船也被炸沉九十余只,共两千户人无家可归。全县人民同仇敌忾,集资购得三驾驱逐机,捐献国家,以反击侵略者。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康乐。

5)和平不易,战争并没远去。

2020年春节回家,同母亲聊天,还听她讲到她在民国时期的中学读本,她给我背诵了记忆中的一文,文字如下:

【梦见妈妈——在雪夜的战场上】

“我的妈妈,正在抚著我的额角悲啼,猛然一声炮响,把我从梦中惊醒。妈呀!您刚才为什麼这样凄惨?这样悲伤?莫不是风雪残年的寒宵,您切念著天涯飘泊的爱儿?

妈呀!儿此时正卧在积雪的战场,饱尝著人间痛苦的滋味,衣单被薄,腹内苦饥,朔风吹冻了儿的热血,积雪浸湿了儿的征衣。

妈呀!儿现在所听到的,只有寒村的犬吠,午夜的鸡啼,枪声断续,战马长嘶。儿现在所看见的,只有明灭的灯火,飘荡的旌旗,树梢月冷,天上星稀。但不知明夜此身又在何处?

妈呀!儿岂是为著国家,便把美丽的故乡忘记,只因为这遍地荆棘,挂住了我心头的万缕归思。谁不梦想著骨肉团聚?谁不贪恋著家庭的甜蜜?不过,要实现小我的理想,必先补好大地的疮痍。看啊!这原野上躺著的许多僵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

我一遍遍的讀著這篇詩一般般的文字,细细地感受着在民族存亡的日子里,每一个中國人都在咬緊牙关,心中都存盼望着重回家园,亲人重聚,趕走侵略者,迎接战爭的最后勝利。正如文中寫道的:要實現小我的理想,必先补好大地的疮痍。

记得上中学时,语文读本有一篇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我会背,影响过一代人。散文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赞颂了志願军。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2001年后不少版本的语文课本将此篇课文删除。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压制中国已成为米国两党的共识。从打压中国高科技,疫情溯源,建立军事联盟,冷战思维又重启,常在英文频道中看到妖魔化中国的访谈。

此时重提长津湖,将遗忘的战争拉近,有其现实意义。

在朝鲜战场与志愿军交战之后,美国军队也长了不少记性。

中国军队不是甲午战争时的大清军队,也不是抗日战争时的国民党军队,中国人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中国军队是比德军和日军还厉害的,叫人尊敬的对手。

经过朝鲜战争,美军得出结论:光靠火力优势无法让中国军队屈服。

中国军队也得出结论,不怕死在内战中管用,在现代化战争中,只凭精神和意志是远远不够的。

联合国总部的花园有尊青铜雕塑,名为“铸剑为犁”,前苏联艺术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创作,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这也是源自圣經"他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以赛亚书2:4

把毁灭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终结战争,世界获得永久的和平,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

然而现实很骨感。用"老人家"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某些西方借宗教,又将龙比作撒旦。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战争史。二战以后,没有发生世界大国之间的战争,从而引起新的世界大战,也许是因为恐怖平衡。而才结束的阿富汉战争仅仅在一个月前。

国庆重提"长津湖",也是在告诉国人:战争并没远去。让我们记住那些如伍万里,张小三,雷排长等等为国捐躯的英雄战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长津湖"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