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还是馋

我们一般都会听老人说:馋什么,是说明身体里就缺什么,没事,想吃啥就吃啥。

这种解释某些情况下有一定道理,比如想喝水有可能是因为身体缺水,但也并非是所有的“馋”都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缺”。

因为当摄入不足、消耗过多、疾病等原因机体缺少能量等营养素的支持时,此时的食物对于你而言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然而有时却突然特别想吃甜食、或者明明不饿却仍旧想吃东西,这种“享乐性饥饿”更多的是想要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往往受到环境、饮食、睡眠、情绪、生理周期、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食物的成分也可以影响我们的食欲,比如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或脂肪的食物,因其既能饱腹,又可以激活大脑奖赏回路产生愉悦常常成为暴饮暴食的首选。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群,切勿过度节食,否则很容易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产生暴食行为,进而陷入“节食-暴食-反弹-进一步节食”的恶性循环。

要采用科学的减重方法,偶尔给自己一点奖励也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能建立并长期维持健康的饮食模式和生活习惯。


精神满足让你 假馋。而有的则是假馋----即“享乐性饥饿”,明明不饿,明明刚吃完,可还想吃烤肉、蛋糕……

这种“伪饥饿”更多的是想要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往往与大脑的奖赏机制和多巴胺等激素水平有关,严重者甚至会失控发展为食物成瘾,是不是又想多吃两口压压惊了?

还有三种情况可能会 馋。

1.饮食喜好

一般人们的口味偏好主要由遗传、激素、代谢等方面因素决定,激素水平与代谢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环境、饮食、睡眠、情绪、生理周期、疾病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急性的压力应激可以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增高,进而导致进食行为和口味偏好的改变。

也有研究显示睡眠缺乏可以引起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的增多,这可能与体内胰岛素、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胃饥饿素等激素水平的紊乱有关。

所以,发现自己短期内的饮食喜好突然改变,比如特别想吃甜食,或是突然控制不住要暴饮暴食,可以从以上因素中加以考虑,是否近期睡眠不足?压力太大?吃的太少?饮食结构有变化?生活工作环境发生改变?

2.报复性 暴食

对于减肥人群,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一方面,相对严格的饮食控制、饮食结构的改变、不适应所带来的精神上压力或不良情绪都很容易引起暴食行为。

采取不当甚至极端节食的方式想达到快速瘦身的效果,长期的摄入不足使得生理上和心理上饱受折磨,之后又严格的节食,甚至催吐或服药,导致恶性循环,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疾病。

要知道真正科学有效的减肥往往并不是靠“饿”,而是在满足身体正常需要的均衡饮食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减少部分饮食的摄入和规律的运动制造一定程度的热量亏空(一般300-500kcal)。

以上分析那么多,知道自己是不是就是馋,确定是馋,就不吃。

如果确定是饿,就要加餐喽,补充蛋白质肉,肉食物30-50克(一份)。


你可能感兴趣的:(饿还是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