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路口的你会想些什么

 随着长大越来越觉得做决定是一件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事情,所以也就存了一份对那些能够在事件发生的当下就做出决定的人的钦佩之情。可是后来也慢慢发现,那些能够快速做出决定的人,往往是结果所影响不深的人抑或说对承担结果者爱的不够深。

昨天,急诊来了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其实,说实话,我对他的情况了解得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所知道的只是他来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昏迷的状态了,血压很低(当然这也是手术医生所讲述的)。然后几个小时后,医生回来了说给患者办出院手续吧,家属放弃抢救了。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会很伤感,其实我不是怪家属放弃了,其实我能理解,我也能想象当他们下定决心放弃之前经过了多少内心的挣扎。也许在手术室门口面对着等待他们做决定的医生面前,他们还曾为要不要继续抢救有过一番争吵。也许我只是在感伤生命的无常吧。

在临床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告知要持着客观的态度去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样的决定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结果。因此我们只能很客观地从患者本身的疾病出发,通过各种检查的数据来告知患者什么样的决定会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作为医护人员不会向患者随意地许下任何的承诺,因为正如《The good doctor》里所说的“虚假的希望,才是最残忍的”,我们做不了任何百分百的保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所有的风险所有可能的结果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当然,不随便承诺,在另一方面而言,也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方式。因此,很多时候,患者及家属会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茫然无措,陷入深深的纠结中,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徘徊,在孝心、责任和现实之间痛苦。我进入临床的时间并不长,可是我看到过一位丈夫在得知妻子得了癌症后决定离婚,让正奋斗在高三这个人生分界线的儿子陪住妻子病床前;我看到过一个患SLE的几岁大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在抽血、穿刺时总是笑着“不疼”,后来他跟我说“刚开始是因为拍担心才说不疼的,可是后来是习惯了”,听到“习惯”这个词的时候,觉得挺心酸的;我看到过家属在让患者接受长期的化疗还是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问题上头疼不已......

其实,不仅仅只是面对疾病,在人生的这段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选择。相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不同的是为谁做的选择。有人说,做自己的主总比为别人做选择来得容易些,因为不管怎样“自己选的路,跪着都会走完”,可是有多少人在选择的时候会希望选到一条让自己跪着过的路呢?也有人说,帮别人选择比自己下决心轻松多了,因为不必承担后果,纵使失败了,还有一堆自己明白却做不到的,只能用来宽慰他人的鸡汤话语用来劝导呢。可哪那么容易,世上大多事情,不都讲究个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能让你帮着选择的人,想必也是个能够对你说出“从此你我恩断义绝”的人吧,纵然不会到那一步,可多多少少会影响彼此间的关系。所以说,没有人做选择是可以像个木偶一样拿起印章就盖下去的,毕竟“情”字在心中。

其实,说了那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也正处一个十字路口,在处于“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的感慨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十字路口的你会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