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并伴随孩子一生

      今天带孩子回老家,这是孩子第一次坐火车,之前孩子都是在书上和绘本上看到火车,长什么样子,什么形状,还有颜色,还有看到那长长的火车厢为之感叹,觉得很神奇,作为妈妈独自带孩子出行,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会出现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

      面对一个3周岁的孩子,他对外界一切事物和问题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他的问题真是一个接一个,问我为什么要去那么远坐火车,为什么要坐火车回家,我告诉小不点,第一呢妈妈想带着呢体验一下坐火车的感受,让你亲眼看到火车有多长,行驶有多快丫,火车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还有坐火车的流程,比如我们要过安检,要其他身份证检票,同样火车的候车室有好多人都要前往不同的目的地。同样一个问题小不点会问七八遍,有时作为母亲的我很烦躁和头疼,觉得自己没有耐心和他讲下去,解释下去,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赶上原定的那趟火车,我和孩子在火车待整整待了8个小时,对于他来说是不喜欢在一个环境待那么长时间的,不停的告诉我要上卫生间,比如前一秒刚去,下一秒又要去,就这样不停来回跑三四趟,和往常相比,我的耐心比以前多了,因为我看了《母亲与儿子》这本书。

      本书作者是法国的心理学家阿兰·布拉克尼耶,作者本身除了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曾任法国巴黎十三区心理健康协会主席,临床心理医生学院名誉教授等,经典作品有《你好,焦虑分子!》《父亲与女儿》等。

      书中详细介绍母子关系与母女关系的区别,母子关系是一种专享的联系,是彼此绵延一生的羁绊。母亲的存在对儿子来说本是抚慰、平静和安全感之源,但随着儿子的成长,他会不断地向外探索,而母亲依旧默默付出,反而得不到理解。因此,母亲要懂得如何去爱,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如何营造一种健康的母子关系,这对儿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拥有幸福的未来至关重要。

        对自己本身最有感触的是第五章,对孩子孩子无论男孩与女孩来说,在成长过程中理解他的感情,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具有表达喜悦,每个孩子生来就有表达喜悦、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和惊喜的能力,但这些不同感情的显露是循序渐进的,学会与孩子机会来表达他自己感受,共情倾听孩子当下的内心想法,理解他日常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我家孩子就特别喜欢哭,可以说他是玩具小收藏家,一逛超市就喜欢买玩具,各种奥特曼,乐迪,超级飞侠家里有几套系列,但是看到内心还有购买欲望,不买就站在原地不走,如果我说话多了,他会让我闭嘴,这是我的拒绝会让他内心受伤,我会蹲下抱着他轻轻说:宝贝这个玩具是挺好,可是这个玩具现在不想换新的家,我们家里有这个一样得对吧,我们还没有发现他的好玩之处,这样家里玩具就觉得伤心了,你这个小主人不喜欢它了,要把他换掉或者它认为你要把他送人,它很难过。就这样类似的话,我很每次告诉孩子,虽然不会特别高兴,但会配合一起选择不买,自己主动回家。

      有时冷静想一下,如果我直接拒收孩子,确实会受伤,他的第一直觉会觉得妈妈不爱那么爱我,不满足我,如果这样给孩子标上不乖,不听话的标签,不如说是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来试探妈妈有多爱他。

      很喜欢书中这句话:在父子之间,最重要的是语言行动,最算数的是做了的事;在母子之间,是最重要的语言是目光,最算数的是相互间的默契。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并伴随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