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时,还迟疑了那么一两秒。但没办法,灵感就是这么告诉我,借由我的十指和键盘,作为通道,就这么定吧。
首先申明,这篇文章的话题和穿搭无关,和时尚无关,我也对此没有太大兴趣。但借由穿搭发现自我和了解自我还是挺有意思的。
(本篇文字为我的公粽号和播客节目“ 森心之旅”的部分内容,也欢迎去逛逛)
(一)
不易出错的优衣库
先来讲个小故事。
9号这天是国庆节假期调休,大家伙儿都去上班了,突然兴趣昂然的我就去逛了逛商场(平时很不喜欢在人潮拥挤的时候逛商场,昨天调休,错峰出行的感觉太好了),路过熟悉的优衣库,就走进去看了看。硕大的店铺里逛了一圈儿,一抬头,突然间觉得,这里面的所有衣物,都显得那么不好玩儿,那么索然无味。
而这种觉得优衣库所有衣物都索然无味的感觉,似曾相识。我记得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年,每次路过优衣库,从走进去到出来不超过五分钟。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为了演好“职场打工仔”的这出戏,我慢慢习惯了,缺什么就去优衣库逛一圈,因为通常来说,你总能在那里找到简单,快捷,方便穿搭的衣服。简单快捷,方便穿搭的这些特点,都很好,很适合通勤人士。这种适合,仔细想想,大概是“不容易出错”。
现在回想起,在我喜欢不易出错的穿搭风格的这段时间里,恰恰好是自己的生命能量最蜷缩的阶段,在职场兢兢业业,忘了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失联,当时,周围大多数的同事们都是穿类似于优衣库的基本款,于是我自己也加入了这个大部队。我并不是指,大多数和不出错的行为有什么不好,但诡异的一点是,与自己失联,通常是通过加入大多数,从众的行为来表现的。
在过去的这一两个月里,我能感受到自己的能量在不断加强。也是很奇怪,自从自己的心态打开开始,就觉得像优衣库等不出错的适合通勤人士的衣服都不好看了,对衣服颜色的选择,也放弃了黑白灰系列,转而回归到一直很喜欢的粉紫色。曾经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要穿起西装,装作大人模样,于是把喜欢粉紫色的世界也封藏了。但现在好像就这样,对“不出错”这件事情脱敏了,就这么开心的闲逛,结果,没有预期的,遇到了适合自己的粉紫色的瑜伽套装。还蛮开心的。
(二)
打卡行为
从昨天逛街买衣服的事情上说回来,我发现越敞开做自己,越信任自己的时候,反而对从众的行为越不喜欢。我不喜欢小红书,不看任何时尚博主的穿搭,也对任何打卡的行为不感兴趣。包括景点打卡,餐厅打卡等等。我知道,去有人推荐的景点和餐厅,当然会减少出错的的概率,但是如果想去哪儿想吃什么,要按照某个流程,去把他人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怎么想都觉得索然无味。
拿餐厅打卡举个例,比如吃一顿饭,你只凭着感觉,去一家想去的餐厅,看着菜单凭着感觉,点一些想吃的菜。有可能端上来的菜是烧焦的,然后你和朋友调侃说可能大厨今天心情不太好,火候没把握住。多有意思的经验啊,反正人生有那么多顿饭可以吃,吃一顿有点状况的饭菜,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获取信息,获得他人的经验都过于方便了。以至于常常,就这样顺着别人给的路标和指示,丝毫不用停顿,不用思考,跟风而上。我们常常忘记了每个个体是如此不同,也忘记了时间和空间,以及我们所处的周围的一切都是流动的,变化的。因为忽略个体不同和时间空间的流动性,所以我们常常过着索然无味的生活,很难体会生活中怦然心动的那些小奇迹,也很难活出自己生命绽放的感觉。
(三)
那么,如果我们想活出更多一点的绽放,想更多的体验一点生活中的小奇迹,体验怦然心动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我相结合自身体验和读过的一些书,和友友们一起探讨。
想分享的第一点是
1,不模仿不盲从,审视规则。
模仿和盲从让人感觉安全,因为身边有那么多人和你相似,不易出错。但是有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大多数人去往的方向,就是对的方向吗?就算是对的方向,那大多数人去的方向是适合自己,是我真正想要去的方向吗?
当然,身为群体关系中的人,有些规则,即使审视之后,我们依然是无能为力的,但很多时候,知道在当下这个选择里,在画地为牢的当下里,不轻易放弃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在框架里清醒的活着,依旧是很重要的,保持清醒,并假以时日。
2,在有很多选择时,只选择让你感到怦然心动的人,事,物。
日本的整理大师—— 近藤麻理惠有一本很火的书叫做《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之前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是从怎么收纳整理的视角,以及断舍离的视角来看。但最近看了netflix为她拍摄的真人秀节目(B站可以搜索“麻理惠的整理秘诀”),突然有一种新的体悟,这不仅仅是在物品的归纳整理,也不仅仅是在讲人和物品的关系。我觉得,更深层次的,是在讲人和自己内心连接的关系。在我们拥有很多物品,很多选择,很多信息时,人是很容易就失去聆听自己的内心的机会,反而会被眼花缭乱的物品带来的多巴胺的刺激挟持。
但当我们选择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事物时,怦然心动是最简单直接的和内心连接的方式。因为在怦然心动的那个瞬间,它帮助我们剥离了头脑创造的幻象,去和心连接,去听内心的声音。
通常在我们感觉自己可能需要某个物品,某段关系时,它不一定是一个真的许需要。很有可能只是无聊了,想去商场逛逛,想要一个人陪伴等等,它们极有可能只是大脑创造出的一种虚假的需求。而这种虚假需求背后,更多的是因为孤单,因为匮乏感和不安全感,而通常,在这种匮乏和不安全感之下,作出的选择,经过一段时日的检验后,会发现也许是一种累赘,带给自己的并非是快乐和满足。
打破常规,关注当下的感受,在关注当下感受的空间里,会有新的空气进入。
在新鲜空气流入的空间里,生命就这样子活出更多一点的绽放吧。愿我们都能更多的体验一点生活中的小奇迹,过上怦然心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