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曾以为的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实在是太多了。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戏剧等等,如今又有多少人去翻看过,有些甚至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逐渐被大众遗忘。

有谁还记得最早的那一部《西游记》,六小龄童所饰演的孙悟空惟妙惟肖,堪称经典。而今,《西游记》翻拍的次数越来越多,又有谁能去缅怀经典,翻看最早的那一部《西游》?又有谁去聆听《女儿情》的痴痴怨怨?所以有些东西,因为经典,才会霸屏,才会怀念;因为熟悉,才会被人遗忘。

 

人都是会变的,想当初在戏台上的不屑一顾到如今的千金难求,真是让人感到世事的无常和人世的变幻。自从我迷恋上《红楼》之后,我就对戏曲戏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特地去找寻一些经典戏文,如《牡丹亭》、《西厢记》等来看,深深地被那些戏曲家们所折服。然而,在时代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早已面目全非,不复当年的韵味。现在,一些年轻人更是沉迷于网络小说之类,被工作、学习等多种因素制约,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弃如敝履,去追寻当代流行的街舞、演唱会、话剧等。看了《天籁之战》,聆听着张杰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由得被这首歌给惊艳到,在我看来,他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部戏曲用另外一种形式完美地表达了出来。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不正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与当今时代不同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转换一下思路,用另一种方式去诠释它,表现它,让中国传统文化不至于淡出历史的舞台。

 

时代在不断的变迁,时代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着。不同的年代,人们有着不同的喜爱偏好,更有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元素,只有迎合大众的文化艺术,才能经久不息。而我国历代相传的传统文化,除了继承这门手艺难以养家糊口之外,更多的不就是它们与当今时代不同吗?就想羽泉的那一首《爱情诺曼底》,黄征唱出了几十年前的那种味道,而羽泉在《梦想的声音》中,却唱出了属于这个年代的味道,就像朱熹融合儒道佛创出儒家理学一样,不同的年代应有着不同的文化。当然,创作很难,改造更难,像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与当今时代元素更是不挂钩的文化,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正是我们这些新一代年轻人的责任吗?所以,我们何不学一下羽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糅合在一起,使中国传统文化既能保留它原先的面貌,又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排斥,更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使中国传统文化不至于泯然众人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曾以为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