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写在前面】

终于翻开了这本一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响的书,甚至在7年后的今天仍然占据豆瓣图书的TOP250,而且位置还不低,第60位。可见里面的内容确实是非常能打的,不看真的就太可惜了。虽然拿到手之后才发现是非常沉甸甸的一本,无妨,慢慢看,仔细看便是了。

【金句分享】

1、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2、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3、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只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4、意思是,谁都有过年轻时候认识的局限。

5、西藏人有句话说,幸福是刀口舔蜜。

6、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7、梵高对他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8、思想、你、你妈,这是三个东西,现在你妈看不懂,这是铁定的事实,到底是这思想错了,还是你妈的水平太低,还是你没把这思想表达清楚?我告诉你,你妈是上帝,不会错,思想本身也不会错,是你错了,是你在叙述这个思想的时候,叙述的节奏、信息的密度和它的影像化程度没处理好,所以思想没有被传递。

9、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很大程度上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10、那位妈妈说:“不光是简单,不光是家长,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y一拿更高怎么样,这就是错的方式。我就错了这么多年。”

【阅读感受】

第六章讲的是家暴。过去的这么多年,其实新闻提到的家暴案件并不多,都觉得「床头打架床尾和」,万事以和为贵,忍一忍就过去了。而最近一两年,女性开始反抗了,但是仍然在判决的时候太难,法官需要的是证据,但是,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能拍摄?前有网红被前男友电梯家暴,后有潮汕一女生被老公殴打,用手机记录下来,我不知道她们后来都怎么样了,至少为她们敢于公开这样的事件而感到高兴。这一章看得是挺难受的,甚至是我小学时候很喜欢的《疯狂英语》的作者李阳殴打自己的妻子Kim,Kim因为有钱可以离婚可以带着孩子回美国,其他的女性没有文化没有背景没有生存技能,结婚之后就只能跟这样一个男人捆绑在一起了,有的忍受了8年,有的忍受了20年,在没有了解具体情况下,因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反抗,杀了丈夫而被判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这样的人生,值得吗?

从踩猫事件到唐山大地震,我觉得柴静真的变了很多,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位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人了,而是让事实本来的面目,不加批判不加引导地呈现出来,这非常不容易,因为人们总是习惯听到自己想听到的,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我本科宿舍一共4人,其中有一位被认为是人缘极好,朋友很多,当然她也有符合世俗所喜欢的「体贴周到」。我们偶尔会出来聚一下,我会提出自己对职业的想法,然后她就会提出身边人都是怎样怎样,大概意思就是何必挣扎。每每这情况下,我就会沉默,你说的是你想要说的,所以你听到的也只是你想听到的,既然我的话没有被听懂,争执就变得没有意义。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统一观念,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一一,选择一样,方向一样,那么,世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同时,年纪渐长之后,我也不给身边人意见了,以前我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其实,对方真正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可能不会适用的我们的建议,仔细听,让她们发表意见说出想法,呈现本来的面目就好了,不加批判不加引导,让事实还原事实的本身,多好。

关于土地问题,我之前读研的时候也写过一篇小论文,大概说的是在村集体所有制底下,普通农民的困境的,说的大抵是村集体用地主要控制权并不在普通农民手上,而是在村的强人手上,或是村书记或是村委之类的,当时写下这一切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我已经脱离村集体很多年了。毕业之后,在一家专注旧地旧村改造的公司,其实就是房地产巨头的皮包公司,专门替房地产巨头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包括跟村里说话罪有分量的村委村书记村长“吃饭”,在各种投票之前跟村里各个队的队长“吃饭”,而村民则是傻傻地相信这些队长村长村书记村委说的话,然后就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卖给了房地产公司。正如柴静在书里的一句灵魂拷问「用地建设到底为了什么?」

之前跟一位大学同学沟通,在问到别人如果来问自己意见的时候,会怎么回答。同学是一位很直率的人,她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给建议,以前的我自己也会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最近因为读书开了眼界,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可能会有盲点,所以我尽量都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而是先问对方自己实际的想法是什么,然后就顺着说。毕竟,如果话不是对方想听的,那么再怎么强硬,对方也是听不进去的,还不如顺着对方的想法慢慢引导。让我想起了7年前去台湾,在台中返回台北的车上遇到的一位太太,她跟我聊天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因为她怕会不小心说到对方的痛点,然后闹得不愉快,当时还没什么特殊的感受,今天反复咀嚼一下,有理。

【阅后收获】

1、记者这个行业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然而实际上,我们每天扮演的角色都有一部分像是记者,例如在跟其他人转述事情的时候,又或者是工作中的信息传达,应该是不带情绪转述的,这也是《非暴力沟通》中的核心;

2、在任何地方,都应该把人当人,而不是把人当东西,要给予足够的尊严。

3、要知道自己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不要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而是引导对方去学会形成自己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