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的养成手册 | 读《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1

第一次听到“斜杠青年”这个名词是在,一位书友看到我的小短文里提到自己辞职创业,说我是“斜杠青年”。

当时不明所以,还特别上网搜索了一下这个词的意思,也没细究,以为大概就是同时做多种职业,有多种收入渠道的青年人。

然后把这个概念往自己身上比照一下,发现自己并不是“斜杠青年”。

首先,自己并没有做多个职业,只是辞了做了十四年的工作,开始摆地摊。

其次,也没有多种收入渠道,摆地摊卖袜子就是主业,至于网上写文章赚钱只是个自己都没胆子开始的梦,股票都抛了,房产买不起,欠着银行的钱,不仅身无长物,还负债累累。

最后,我毕竟也不再是青年了。

2

逝者如斯,再成为青年只有在梦里,但是我从此也对“斜杠”产生了向往之意。

和理想没有太大关系,实在是生活所迫,如果能在摆地摊之外多一种甚至几种收入渠道,真的是雪中送炭。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时,眼睛死死盯住了“如何”二字,心跳不已。

3

翻开书,第一个发现就是自己对于“斜杠青年”的概念很浅薄。

作者是这样解释这个概念的:

成为斜杠青年的核心目的并不是为了拥有额外收入,甚至也不是为了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是为了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即便你有固定的工作,即便有些身份并不能给你带来收入,这些都不影响你成为斜杠青年

上面这段话的关键词是: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

听起来真的有点虚。

4

作者在澄清了关于“斜杠青年”的概念后,开始从宏观角度谈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我将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新时代一个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媒体的去中心化。

2)知识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兴起。

3)知识产权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本

4)在进化过程中,成功留下来的永远都是那些能够准确反映环境的基因。

综合来说,就是现在的社会因为媒体去中心化,知识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兴起,让一个人凭借自己的才能同时从事多种职业,用自己的长处赚钱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可能,甚至是必然。因为人总是要适应环境变化而生存的。

5

既然可以自由地选择用自己的长处谋生,那么在选择时要注意什么呢?

作者认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热爱。

作者说:

只有当一个人抛去功利心,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的时候,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发挥所有的潜能与才华,而我绝对相信任何用心做出来的产品或服务都会被市场所感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支持,也会因此获得不错的收益。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一辈子。

6

明白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知道了自己应该如何选择,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秘籍了。

书读到此处我开始激动起来,下面就是“方法论”了啊!

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斜杠青年”,作者给出了以下通关秘籍:

1)人必须拥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才能深入进行思考和创作。

这并不是说你现在就可以停下脚步躺舒服了然后天上就会掉馅饼。我的理解是要注意文武之道,别让琐事耗尽自己的精力,给自己留出沉思的时间。

2)自我投资。

关于自我投资,作者认为:第一,所有的投资都无法立刻产生回报,需要经历一个投资期;第二,勤奋比天赋更重要;第三,自我投资的关键在于时间的累计,不在于何时开始。

简单来说,投资自己需要耐心、勤奋、坚持。

3)克服惰性。

作者认为:

克服惰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原动力,激发内在欲望,让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这件事情。

对此我深有体会。发自内心真的想做的事,干起来就是有劲儿。

所以,除了要有毅力坚持以外,如果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方向,必然事半功倍。

4)发展粉丝。

作者在这里引述了凯文·凯利曾在他的《技术元素》一书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叫作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

凯文·凯利认为:“创作者,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家——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者——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为什么现在网上到处都嚷嚷着发展社群了。

1000个铁杆粉丝可以养活一个斜杠青年,1000个斜杠青年肯定可以养活一个大公司了。

斜杠们负责产出,平台负责提供支持,粉丝负责付钱,再加上个区块链概念,三方一起分广告商的钱,岂不美哉。

5)如何产出。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斜杠”,要如何产出,从而加入到这个分成链条里呢?

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经验:

每当花时间和精力做完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会思考别人会不会有类似的需求,如果有的话,我就会将自己的经验转化成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品

所以,你下功夫读书了,就试试组织读书会领读,你认真写作了,不妨开个写作工作坊,你经常旅游,何不分享一下旅行攻略,介绍一下各地风土人情?

或者你在其他领域有专长,投入了时间和精力,都可以将其转化为“产品”。

6)斜杠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说自己重读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著作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获得的一个新启发就是,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内外的无序与不和谐,也就是说内心想要的和真实拥有的不一致,是冲突的。

其实说白了,就是王小波说的: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来自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如何去除痛苦,除了上文提到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投资自己,发展粉丝,不断产出之外,还需要丰富自己的内心和生活。

如此,能力的增长伴随内心的成长,痛苦和愤怒自然也就消失了。

所以,这本书最后的部分集中谈了作者自己是如何整理生活,维护内心的。

具体做法是否有效,这要因人而异。我只是把作者经历的概括如下:

a. 冥想

b. 健身

c. 极简

d. 享受日常

7

在微信读书看到不少书友说这本书写得有些乱,我倒是觉得这本书的内在逻辑很清晰。对此,上文已经归纳,这里不再赘述。

但我也理解这些书友有这样阅读体会的原因。作者读书不少,在这本书中引述丰富,往往又在引述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夹杂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内容驳杂,所以有些书友有无所适从之感。

那么这个时候,我上面这篇读书笔记就可以起到一些帮助了,哈哈哈哈哈哈。

祝大家幸福。



本文原创,同步发表于个人博客,谢绝转载,特此声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斜杠青年的养成手册 | 读《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