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杂忆(50)——买商品房(下)

图片发自App

在老家,房子叫屋,建新房叫做新屋,一代一代不断地做新屋。我们中国人传统的习惯,一家人不论走到哪里,吃喝问题解决后,首先考虑的是居住,也就是住房问题。记得儿时第一次听到父亲说要建新屋时,我和大哥在广头上兴奋了好几天,巴不得马上就能开工,结果,父亲带着我们足足准备了四、五年才动工。

自从那天傍晚偶然发现新街花园封顶可以交钱订房后,我的心情就像小时候盼望父亲开工建新屋一样,一直在谋划如何才能买得起新街花园的一套房子。期间,曾经带太太去看过位置和房子结构,这个位于梅华路和人民路之间的小区,闹中取静的优点十分突出,加上旁边还是职业中学的位置让太太十分满意。但是,从房子里出来,我们那个时候的储蓄底子和收入水平,又让刚刚还兴奋不已的我们陷入了无语。

还是一个傍晚,我开着新认识的东哥的摩托车在梅华兜风,到了体育中心后,突然看到新街花园漂亮的外墙,于是,车头一拐,来到了新街花园。巧合的是,刚停好车,第一次碰见的售楼部那个叫“大妹子”的靓女又看到了我。已经见过很多次面的我们,自然又因买卖问题聊了很久。最后,这个大妹子告诉我:“你之前看过三、四楼都没有了,只有六、七楼了。”看到我惊鄂的表情,她微笑着又加了一句:“如果真的需要买,明后天来交订金,不然,六、七楼都没有了。”

那天晚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应该又是快天亮了,翻来覆去思想斗争的结果,“买了就有钱”的观点占据了上风,心里想,既然已经调动了工作,女儿必须出来读书,房子肯定是要买的,晚买不如早买,明天上午抽空去交订金先。决心一下,从胸腔里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即睡。

应该是上午十点半,我在单位旁边的农业银行把这几个月的储蓄3500块钱悉数取出,然后找东哥借了1500块,凑成5000块,用报纸一包,骑着东哥的摩托车直奔新街花园售楼部。在售楼部,我耐心地等到那个叫大妹子的售楼部经理忙完了才上前打招呼,告诉她,我来交订金。这个后来做了潮香餐厅老板的大妹子非常认真和耐心的给我介绍了不同楼层的价格差异和套房面积、每平方米价格及银行按揭比例,在确认我要买房子后,建议我买五栋702,说打完折3002块钱一平方,比其它楼层便宜几百块,而且开发商送楼顶天台,七楼两家人共用两百多平方的楼顶天台,非常“着数”(合算之意)。

图片发自App

其实,那个时候,其它因素已经不能主导我的决定了,“买了就有钱”的想法昨天晚上就已经让我下定了决心,必须先做了这件事(交订金),不然今天晚上怎么办?而且,昨天晚上我已经下定决心,从下半年开始,继续重操“炒更”,利用晚上和周末增收节支,应该可以顺利渡过难关。于是,我痛快地把报纸包着的5000块钱递给大妹子,说:“就5栋702,交订金,收钱吧!”把那张三个手指大小的收款收据塞进钱包后,我转身出了售楼部,开着摩托车,转到兴业路,一路兴奋和轻松地回到办公室。

三个月后,新街花园售楼部通知可以办按揭交房了,首付30%,银行按揭70%。四十条万的总房价,百分之三十就是十二万多,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天文数字。虽然那两三个月把通讯录翻了一遍又一遍,把可能借钱给我的人筛选了一遍又一遍,可能性大的早早的就打了可能要借钱的“预防针”。说到借钱和被借钱,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体会。特别是借钱,首先要敢开口,其次要有交情,最后是人家借不借给你,也就是你在人家心目中有没有位置和信用。实话实说,那几天,我经常在办公室后面的草地上打电话,已经不记得打过多少个电话了,但笔记本上曾经记录过的需要还钱的人数有42个,最少的三百块,最多的两万五。

借我两万五的哥们,就是《珠海杂忆(28)——老易找工作》的老易,老易的大力支持,让我走完了买商品房的最后一公里。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开始了增收节支和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那个时候,已经实行存折发工资,我的工资应该没有在我的存折里躺过两天以上,炒更的培训班,我也要求一个星期结算课时酬金。即使这样,在那个大家收入都不高,大家都缺钱的时代,因为帮助我的朋友需要用钱了,我必须经常要借新债来还旧债,就是自己在财务管理课堂上经常讲的“拆东墙补西墙”。

现在还记得,交完开发商的首付,办完银行的按揭,拿到钥匙,兴奋和激动只持续了一两天,接下来的装修买家俬的压力随之而来。但是,“买了就有钱”的理念,一直支撑我迎接后来的种种挑战,保证了房子顺利装和入住,成为真正的有商品房的那一批人。

现在想一想,当年也真的有点了不起,工资才一千多块,每个月银行按揭供楼接近三千块,记得2008年供完楼的那一天,我把那本建行存折狠狠地扔在地上,后来又很认真地拣了起来。这就是我第一次买商品房的心路历程,作为个人历史,通过,简单地记录一下,以此为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珠海杂忆(50)——买商品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