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学习快速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学习方法》|【每周一本书(11)】

书目11.jpg

十一假期回家,闲来无事复习了一遍《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学习方法》。这本书三年前读研究生时看过一遍,经过三年时间的冲刷,大脑里关于这本书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也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如今以一个入职两年多职场新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本书,也获得了很多新的感悟,抓紧记下来。

这本书和斯科特.杨的《如何高效学习》等书还有一些不同,主要是聚焦到职场的场景,实用型更强。

职场不同于学生时代的学习方式,重在能够快速上手。所以,书中提到的“功利性学习”和“框架式学习”非常适用于职场的学习。

一、功利性学习

所谓功利性学习,一方面是要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尽快找出跟自己相关的内容,用最短的时间在某一知识领域的细分场景达到专业人士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要基于这些内容,快速深入,达到可以运用的地步。

这种学习方式恰恰抵抗了应试教育下学习方式的几个缺点:

1)“眼高手低”。

因为大脑很容易被满足感欺骗,很多时候,学习其实只停留在表层,看着都会,动手就废。

比如高中做数学题的时候,明明看了答案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是下次遇到这道题,甚至当时立马再做一遍,很多时候仍然没有办法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

再比如,你看了一篇“如何拟文章标题”的干货文章,学会了标题做到“这最好(HOW)玩(WHY)”就能吸引人,大脑一下子就觉得你是拟标题高手了。其实不然,真正的学会,是能够按照这个模式自己起一个标题。

2)难以坚持。

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坚持,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想长期坚持下去却不容易。

比如背单词,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如果每天背诵30个,3天、7天、14天分别重复一遍,理论上,一个月就可以背900个单词。但是能坚持一周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但如果你工作中要时长和外国人交流一些专业术语,按照功利学习的方式,完全可以优先调出使用频率较高的单词,边背边用。

再比如学习excel的操作技巧,强行记忆excel公式是最枯燥的,最好的办法是在工作中不断重复使用这些公式。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选择问题。最好是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为后续使用创造条件。

第二步:锁定范围。控制自己学更多东西的冲动,少就是多,学习的范围太广,会没办法分清主次,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

第三步:实际应用。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刚刚学习的知识,加强理解。

二、框架式学习

在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遇到两个问题:1)不会选择:不知道哪个工具或者方法更适合;2)现实复杂:绝大多数问题难以依靠一个工具或者方法解决。

行业知识体系要因人而异,在进入一个未涉足的行业后,没必要完全按照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而是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这本书中提到的最佳的方式就是基于自己的工作流程构建。

比如,如果工作是发布一个视频,那么就会有个流程:选题、写文案、设计分镜、剪辑、配音。

只要在这个框架下逐步打磨各项关键技能,

甚至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逐步打造自己专有的知识体系。

例如,我是一名数据分析师,主要工作是分析建模、管理性的事务。在工作中,首先要数据分析技能,此外,还需要组织会议、沟通协调、汇报工作因为在工作中

当然,框架搭好之后,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也需要做更高层次的抽象,逐步积累自己的核心能力,提炼总结出更加可迁移的能力。

一旦有需要,可迁移的能力会使得一名传统出版业的作者可以快速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变化,一名Java程序员也能够快速用Python开发。

知识如何做到可迁移?作者给了三种方式:

1)多总结自己现有的能力。

适当放慢学习的速度,给自己留出整理先前经验的时间,做一个知识整合。明白自己目前拥有了哪些“知识宝藏”。

这里可以结合《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提到的写反思日记的方式,先定期记录自己的日常经验。

2)在多样化的情景中应用。

在高中时整理的作文模板,需要能够套用到多个作文题目中才是好的模板。知识也是。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一方面,要尽量多找不同场景的具体应用例子,另一方面,要尝试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再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了“如何做调研”的方法后,可以想想:“如果客户很忙,一直约不到时间怎么办”。

3)对知识做更高场景的抽象

常用的方法就是归纳和总结。

比如,在组织了多场会议后,是不是可以总结出开会常见的套路.

三、知识的分类

书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别:

1)事实性知识

这种属于百度可以立马查到,而且有唯一答案的知识,典型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书里的各种知识。比如各朝代的成立时间、月季花的种类等等。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现在,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这种知识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印象,随用随查即可。

2)程序性知识

这是各种技巧性的知识。比如会议的组织流程、社群运营流程、番茄工作法等等,学习这类知识,重点在于做好记录总结,最好形成书面的沉淀,这样做的好处是指导新人时可以系统性地指导,以及换了工作可以其他人快速接手,另外,最好可以提炼出一般性的流程、清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更多的场合,提升自己的跨岗位/行业的可迁移能力。

3)概念(理论)性知识

人类在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框架。比如营销的4P理论、各种模型、甚至牛顿定律等物理和数学定律。这些知识是提高能力的重中之重,要想习得这些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深入理解和应用。

对于一个物理小白来说,给一个F=ma的公式,是完全没有办法立马在实际中应用的。

学习这类知识,需要从几个维度来了解:

①这个知识的来源是什么。只有了解知识的来源,才能抓住知识的本质。

②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有什么联系。找到与已经掌握知识的关联点,这样会让知识的理解难度更低,理解程度更深。另外,也可以尝试用类比和比喻两大神器对抽象的知识进行解释。

③这个知识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各举三个例子)。这样可以让自己思考这个知识适用的前提条件,并且建立应用场景,避免拿到一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4)元认知知识:包括底层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是知识的知识。

具体这个知识分类是否适用于自己,还需要在实践中应用这个框架,多尝试把日常接触的知识进行划分。

四、其他

当然,除了介绍学习方式和知识外,这本书还包含了一些技巧性的内容。比如,搜索、阅读、理解、知识积累技巧。感兴趣可以自行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通过学习快速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学习方法》|【每周一本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