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社群,是什么样子?


前几天和先生聊天,讨论成功的社群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就是美学花园


然后我们又讨论了美学花园的社群为什么让我觉得很成功,他们是如何做的,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讨论完了之后,这几天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1



大家现在都做社群,付费的也好、免费的也罢,好像持续活跃、持续有内容、持续不疲软的,真的不多。


无论是一年收费几千的混沌大学的社群、还是免费的各种分享社群,大体情况都是人数很多、参与很少;或者大家不停地刷无效信息;甚至是间歇性广告或者持续性广告。


如何建一个让人愿意参与、愿意思考、愿意跟着行动的社群,确实是一个挺难的问题。


而我手机里的几百个社群中,大概只有恩荻美学花园的群,做到了这一点。


2




恩荻的美学花园现在有2个主要的社群,恩荻的美学花园和101美学实验室。


美学花园是付费社群,每天的固定内容是早上的日签和晚上的晚安音乐,每个月的固定内容是恩荻老师的分享,比如“品牌文化系列”、“传世美术”、“电影纪念日”、“神秘人物来访”。


这些内容的品质和分量,足够让花园的园丁们付费守候在群里。


而同时,还会有一些不定期的分享,比如前两天世界著名行为艺术家乌雷去世,恩荻老师就分享了“行为艺术之母”的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赖斯潘的故事。


社群分享从各方面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和知识面,大概也是我们乐意守候其中的理由之一吧,毕竟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深度的认知而不是微博一搜就能出来的信息。


3



101美学实验室,我在写2月总结时,用了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来形容。


从1月份实验室开始开放报名,到2月初的名单发布,之后各项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可是最神奇的一点是,实验室的营运团队并没有主导多少活动,也没有设定内容给大家来执行,而是给了充分的自由,让大家自己来发挥。


即使是这样,50位实验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己策划运营活动,写方案、写稿子、做海报,完成了29次大小分享。



很多人在技能上破框了不少,做着自己平常不会去尝试的事情。同时大家也学习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在认知上也破框了不少。


在月底总结时,看着大家这一个月做的事情,对大家真是深深的佩服,一个成熟的团队,在一个月,大概也只能做这么多事情。


4



自己一直会思考,为什么美学花园的社群,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为什么大家会愿意追着社群走?


1、有一个灵魂人物,恩荻老师的算是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兼具。


虽然她是形象导师,可并不是只教大家穿衣打扮,女性成长、生活情趣、职业发展,她的每一次分享都是深入人心的。


2、团队的每一次内容的发布都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海报还是内容创新,都不大家玩过了的内容,都那么美、那么新。


3、大家还在思考的事情,团队已经做出来了,前瞻性不是一点点。


比如2月份一个月下来,虽然大家收获满满,可是会有信息过载的感觉,在3月1日的会议上,就把之后实验室的信息分享做了一个量化的规定,并且发布出来。


实验室是舞台,每个人都自带小小的品牌, 要让自己有价值、贵重,珍惜每次展示、沟通和发言。

——by 恩荻


4、激发大家的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等知识。


在很多社群,都是群主不停地分享、分享、分享。


而大家有没有听?不知道。听了之后有没有收获?不知道。所以听众觉得内容太多,不愿意爬楼;分享者觉得意义不大,不愿意继续做。


美学实验室从一开始,就把行动权交给大家,运营团队只是提供协助和指导,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但是这种协助和指导,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四两拨千斤。


而恩荻老师的每一次看似随机的分享,也是干货满满,深深震撼大家的内心。


 


本来是想写一篇复盘2月在实验室所有收获的复盘,但是对于美学花园的社群,实在是有太多感悟,对身边一般的社群,有太多吐槽,于是就写成了这样。


我最喜欢的社群,就是这个样子,你呢?


推荐阅读:

二月总结:你是否已经习惯不出门的生活?


电影 | 什么样的女生会说“我自己去买花”


读书 | 自律的人,如何掌控时间和精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最喜欢的社群,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