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告诉我们或者教给我们如何认知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本质上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自己内心世界在外面的投影,并非他人的问题。

这也印证了传统文化关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终极意义,任何事行不通了,还要回到自身寻找原因,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而心理学则说:向内看,一切皆有答案

这两者都是阐述: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传统文化阐述的是关系的实用之法,在关系中,行不通了,不要埋怨或者指责对方,从自身找原因才有答案;而心理学阐述的是个人成长之法:你对外索求的终会失望,你真正需求的,其实都在心里,所以人务必要学会内求。

而这两者的内在关联是:关系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个人的问题,要解决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回到个人探索这个基础工作上来。

所以,学会“向内看”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步,是必然起点,只有在这个意识的引领下,我们才能一步步觉醒,发生个人成长的根本变化,和关系的真正进展。

而哲学之所以提出: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么“无脑”的问题,正是因为芸芸众生中,大多数人并意识不到这三大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这三个问题与自己的关联。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这辈子从未深入想过这三个问题,基本等同于这一生从未真正开始过。

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内在紧密的关联和逻辑,不真正知道“我是谁”,我之前因,就不可能知道我何以会是现在这样的自己,更谈不上未来的发展……

哲学在告诉我们,要认真深入的对待“自己”这个生命体,你才可能从“物质”自我深入“心灵自我”,进而活出属于自己的终极意义,它表达的是“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而“佛学”在告诉我们:这自然界一切皆空,只有你的灵魂在一直升级,自然界一切存在都是一个人内心呈现的相,是随时起随时灭的。千人千“相”,每个人眼中的世界之所以不同,因为“心”这个存在和缘起因人而异。

作为人,我们只能借“相”修心,也叫借假修真,外相是假,我心是真。

佛学讲的是修行修心之法.路径和法门。

无论是心理学,传统文化还是哲学,佛学,解的其实都是内心之惑,心灵的问题不搞清楚,什么都谈不上真正的开始。

而现实中的很多人对于心灵的理解,大多只局限于痛苦/难过/悲伤/愤怒/失望等情绪的浅尝辄止,至于更深入的意义和结果,少有人在乎,因为心灵层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掌握。

远不如“物质”世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的更容易获得。

这也是人们更习惯外求而非内求的主要原因。

人,总是习惯走那条更容易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