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仅需要上课,更需要方法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男女的社会地位已相差无几,男女平等仿佛也成了不争的事实。但实际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依然苛刻,特别是对已婚已育,身为人母的女人更甚,要求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很多优秀的妈妈,为了照顾小孩,兼顾家庭,不得不放弃优越的工作,同时又不甘心做伸手党。特别在知识付费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很多全职妈妈便有了写作的想法,期望能通过写作来变现,不仅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给精神找到寄托。我,也是其中之一。

很多妈妈在年少时也曾怀揣作家梦,在各种写作培训班的宣传攻势下,渴望改变的心,在此时已蠢蠢欲动,心里盘算着是否能听几堂写作课,便可由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从此成为知名作家,功成名就。

作家梦真的可以如此简单圆梦吗?

其实,即便是下定决心开始写字,也并不是人人马上都能妙笔生花。那么,怎样才能写的出彩?怎样写才算写得好?写不好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相信很多渴望写作,并希望在写作路上,有一定成绩的人,都跟我一样,对于写作这门课是既好奇又渴望。

《写作课》的作者艾丽斯·马蒂森(Alice Mattison),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作家,写作课教师。曾在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写作课程,后在本宁顿学院艺术硕士班执教22年至今。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作品在英语文学界广受好评,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作者的这份履历是否让你很震惊?可即使是如此优秀的作家,也是在经历了三年被拒稿之后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诗歌。而且作者也是在年过不惑之后,才决心开始写小说。

《写作课》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写作的目的,写作的要求,写作的思路,写作的方法等全面涵盖写作范围的优秀指导书。通读下来,收获很多,细读之后,更是觉得受益匪浅。

本书的开端,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调,简单讲诉了自己的经历,创作本书的目的——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家庭妇女,能轻松的开始创作。

小说的构成包括哪些方面呢?小说写作的方式方法又有哪些呢?《写作课》中,作者用大量的小说案例,循序渐进的讲述关于小说创作的种种,语言直白,直指要点。同时,作者又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和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做了剖析,通俗易懂,好学易记。

好的作品好在哪里?是结构还是细节?不好的作品,问题出在哪里?是逻辑混乱还是表述不明?既提出了问题,当然也阐述了解决的方法。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创作之初,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也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渴望创作的人,不会为自己找借口,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创作,即使是厨房甚至是地下室,都不会影响自身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

如果对创作没有足够的热情,那么在写作这条路是很难坚持的。当你做好了开始的准备,《写作课》便会像明灯一样指引你走的更快更好。

《写作课》一书共分为五大章节,从小说的构思开始到小说的分类,再到创作的过程,读者的选择,作品的面试一一涵盖,系统而全面。

风筝跟线的关系

风筝跟线之间的关系,想必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两者既相互成就,又相互制约,很奇妙。

而在小说的创作中,作品中各种奇思妙想细节的和作品的大纲,便如同这风筝跟线的关系一样,需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如果情节仅仅靠想象力来发散,那么书稿就会像风筝那样,自由放飞,不受约束,但情节会变得散漫,不合情理。这时,不仅需要情感的风来帮它放飞,更需要的是大纲的理性思考来引导。有了理性思考这条线来牵引,这样的文稿才会有生机,而不失章法,有灵魂而不失灵动,也更真实耐读。

让人物动起来

灵感

当灵感来临的事情,请不要多想,用心的抓住它。灵感来临时,一定要仔细的聆听内心的感受,及时捕捉一闪而过的意念,及时记录下来。人有时候会在一瞬间,就会有想要创动的冲动。这种冲动,可能只是灵光一现,准备好,抓紧它,写出来,便是你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

灵感很重要,但是可遇不可求,在灵感来临之前做好创作的准备,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说创作的基础,有真实也有虚构。但虚构本身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以事实为基础的条件上创作的。小说创作要结合人物的特点,客观的描写和刻画,这样写这样描述出来的人物才会鲜活,不会感觉浮夸又虚假。

洞察力

要想写出好的作品,不仅需要作者有深刻的洞察力,还有细节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有很强的叙述能力,叙述事件必须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再创作。

要想写出有趣的作品,不能单一的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更应该大胆的去学习未知领域,发现更多的生活乐趣。只有敢于探索未知,才能写出好作品,这个需要自我引导,自我突破,走出安全区。

戏剧冲突

小说中需要有戏剧化的冲突。来丰富故事情节,也需要这些冲突来推动更多情节的发展,但是需要把握尺寸,不能过分脱离现实,以免给人产生虚假的感觉。在创作的过程中,当发现作品有违背常理,可以通过变换语言风格来调整,相当于夸张的效果。

真实性的才作品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同样,设置悬念也可引起戏剧冲突,且可勾起读者的阅读欲。但是设置悬念之前,作者需要想好谜底。如果悬念一直悬而未决,不仅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容易让作品烂尾。

巧用巧合

现实中巧合来的毫无预警,而创作中的巧合来的有预兆,需要用心的去设计安排。小说中巧合的情节,固然能让故事发展的更为圆满,但是刻意的巧合,会让人觉得作品失真的而非合理。

所以。怎样巧用巧合尤为重要。

一,要将巧合合理化,不要改变故事的走向,而只是把它作为增加作品魅力,提升线索的工具。

二,巧合要不着痕迹,可以通过人物内心的活动,来转移巧合本身,转移读者的注意力,弱化巧合本身带给读者的关注和影响。

三,巧合可以借以有个滑稽的场景来淡化。离奇性运用场合,也是写小说非常重要的方面。

成为别人

成为某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创作者是个自我挑战的过程。作者跳出舒适区,在内心里把自己当做作品的人物,来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她的习惯和信念,这也是所谓的塑造人物。假如你是一位全职妈妈,不妨假装自己是一位职场丽人,如果你是个白衣天使,可以假设自己成为了夜场女王。如此一来,有没有觉得有有挑战,但却很有趣呢?

角色的转换并不容易,但是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摸索,去检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

要想写出一部好的小说,作者需要有足够的素材积累。

马蒂森教授把积累素材的过程,比喻成在菜市场工作;把生活中的点滴,及各行业的调查研究比喻为原材料的积累。而被选用的资料和素材比喻成原材料中有用的石头,当作品开始创作时,丰富的原材料是可以获得“有用石头”的基础。

获取素材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调查研究和扩展阅读,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在创作过程中,在某一专业领域露怯。拥有大量的素材,还可以给故事情节提供灵感。

 敞开心扉

写作需要自我放纵,至少在开始阶段是这样的。

踏上写作之路,假如我们只是将它当做兴趣爱好,自己写的尽兴就好,并不用理会作品在他人眼中是否具有可读性,但如果把写作认定为事业,就需要用心经营。我们就要心甘情愿为之努力,反复修改,接受批评,广泛阅读并吸取经验,需要以读者的诉求为首要目标。

要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而不仅仅满了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不要沉迷于自嗨之中,不要总想着要告诉读者什么,而是要考虑读者希望从作品中得到什么。

创作的过程是孤独而困苦的,当创作在路上感到孤单和不自信时,可扩大同行的交集,多参加作者行业的活动,以期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也可以相互鼓励,相互鞭策。

当时写作面临不被认同和写作瓶颈时,坚持写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部作品的开头可能会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但到了出版的解程度,最好将它的弄成产品来看,不断修改,达到即便被拒稿也能保持冷静的境界,不要因为没人关心我们所写的题材就在稿子里崩溃。

作家需要感知自己的重要性。稿子不断地改,但是从心里不能绝望,要坚持自己,寻找合适的读者也是让稿子尽快成行,尽快成长的重要途径。

写作虽然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是一旦走顺了路,路子会越走越宽,思维只会越来越广,作品只会越写越得心应手。

写作路上,需要坚持,除了上课,更需要这些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不仅需要上课,更需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