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远处,走来一顶红轿。

轿子被喜庆的红色包裹,轿中的人儿被大红的袄包裹着。一双大鞋挂在小脚上,小脚在鞋里晃荡。

新娘叫朱安。她的新郎叫鲁迅,人们都叫他大先生。

这个婚礼,朱安等了整整七年。在这七年里,她没有收到过鲁迅从日本写来的信,因为她不认字,也因为他根本不惦念她。迫于老母亲的压力,鲁迅同意结婚,但提出最后的要求:给朱安放足,让她进学堂。朱家人不同意。这让鲁迅很无奈,更让他感到无望的是,连朱安自己也不愿意,至少是没表达过这个意愿。

一个是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青年,一个是《女儿经》影响下的守旧女性,两人的差距可称天堑。

婚后的生活更加证实了一句话:思想上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

新婚之夜,鲁迅彻夜读书。第二天,便搬去母亲屋里。

朱安从新婚的第二天,就开始了漫长的独守空房的日子。

她一心一意地照顾鲁迅及婆婆的生活。她观察餐桌上哪道菜剩得多,哪道菜剩得少,来判断鲁迅爱吃什么;看着鲁迅和前来拜访的女学生们谈笑风生,她默默地端上茶和点心;得知鲁迅和徐广平结婚,她没有抱怨,夜里是不是默默地哭,又有谁在意过呢?

鲁迅病逝。朱安托人写信给徐广平,希望徐广平能带着孩子回来,她愿意照料她们母子,真心诚意的。

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她的心中没有怨恨,只有女人对女人的同情。

婆婆的离世,让朱安彻底成了孤身一人。晚年的她,生活拮据,但她不接受鲁迅旧友的接济。她曾接受鲁迅兄弟的建议,变卖鲁迅的藏书,遭到当时进步人士和徐广平的阻拦。困顿岁月里,朱安发出最令人动容的呐喊:“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最终,她和徐广平意见达成一致,誓死保存鲁迅先生的藏书。她说:宁自苦,不愿苟取。

朱安临死前,将家中大大小小的物件,全都赠予帮助过她的人。她最后的遗愿是,将自己和鲁迅先生合葬在一起。人们为了安慰这位垂死的老人,答应着。其实,谁都知道,她的这个遗愿终归是不能实现的。就连葬在婆婆身边,也没能办到。朱安孤独地活了一生,又孤独地死去。但愿世间没有灵魂,如果有,朱安就太苦了。

一段封建礼教下错误的婚姻,造就了一个女人可怜又可悲的人生。说不出谁对谁错,只有同情,只有无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