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学学半

      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帮助我们快捷地备课,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因为其中缺乏师者对文本的原始解读。曾经试着原始解读文本,解读之后,发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教参有吻合之处,也有相悖之地,顿时就有解惑、顿悟甚至创新的火花。文本解读透彻,课堂自然能够游刃有余。

      看到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在自己日常教学的课文中,往往能讲解出独特的感受和体会,不拘泥于教参与考试,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每每比较,真是自愧不如。教材的改编,对于很多课文也都是第一次见,对于文本的解读尚处于探究和摸索阶段,往往停留于表面而不能深入,还需要思索与沉淀。故,“教,然后知不足”就是这个道理吧!


      在学习了《虽有嘉肴》之后,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思是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的人通过学习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疑惑,然后都再去进一步地学习与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

      “《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中“学学半”即“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更加补充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其实“学学半”的这种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学习时,我们会发现,凡是学习特别通透的孩子,一般也都很乐于给其他同学当小老师。因为在给别人讲解习题的同时既加深了对此类题目的理解,也加固了自己的知识记忆。

        学期已是尾声,转入期末复习。除了复习语文常规的字词,背诵,默写之外,习题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讲题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自不用说,潦草应付抄答案的人就容易钻空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就转换了一种思路,让学生来讲。只要他能够讲清楚,说明他对这道题的理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站起来讲不清,可以请他人帮助,帮助不了的话老师进行具体的讲解,从方法上给学生予以点拨与总结。


        今天一堂课在基础较差的班级也做了实践,结果发现效果出奇的好。虽然是上午第四节课,学生不仅没有一个睡觉的,而且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因为他不知道下一位我会叫到谁,更不知道他会讲哪道题。所以大部分同学每一个题他都会认真的去看,去思索,去听同学和老师的讲解。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核对了练习题的答案,明白了这道题怎么做,最后由老师上升为这一类型的题目怎么做。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完成方法和技巧型的总结,效果良好。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大量的习题课,不过也有弊端,遇到蒙混过关的学生会磨叽掉很多时间,课堂容量可能会被压缩。但是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弄懂每一类题确实很有效果。

        “教学相长”且行且思,它不仅仅可以运用于老师的教学,也一样适用于学生的学习,不失为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我们每一个学生可都是一个潜在的“小老师”,不妨多给孩子们锻炼机会。相信我们今天的“错别字老师”,一定会难忘他的那几个错别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相长--学学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