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已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第二学段(3~4年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指向的学习内容如下:
(1)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已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课标在“教学提示”中提出的要求是:
(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依据课标要求、课程内容、课堂实际,谈谈在读、讲、写童话故事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一、阅读童话故事
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学生要“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读什么的问题解决后,怎么读将成为关键问题。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王国》,人文主题是“有趣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分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旅行》和《一块奶酪》。
《卖火柴的小女孩》重在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那一定会很好》是围绕故事情节,结合插图及生活经想象主人公在每段历程中的心理活动;《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借助关键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故事情景,然后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一块奶酪》则围绕搬运奶酪过程中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展开想象。
部编版教材明确了语文要素,怎样一步步落实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成为教师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的一个关键点。解读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就能够得出结论。
对于课后训练题,我们可以理解为几个方面:1、提示了学习的重点。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是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关键。2、指出了阅读的思路,是一张阅读路线图。课后思考题既是文章的思路,也是阅读的思路。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思路对于理解全篇文章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更有利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了解表达方法。3、体现了训练的目标。听说读写都在其中,读和写尤其关键。4、渗透了体系与策略。
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思考题二、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策略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五次擦燃火柴的语段。
策略二、初步明白想象是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
小女孩内心渴望什么,她就会看到什么,初步建立想象空间。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精读课文,课后安排三个思考题。三个思考题中,围绕了青头和红头展开交流的。思考题一、青头和红头能“对话”、有“心情”;思考题二、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思考题三、红头会“旅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把动物人格化。在童话是故事、故事有情节、情节按顺序的基础上。策略一、读好故事,讲好故事;
策略二、学习童话拟人化的写作方法。
对于略读课文,必须认真解读“文前提示语”。 略读课“文前提示语”除了提示出必备的语文知识,还有必要的阅读方法,更是提示阅读的价值,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那一定会很好》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可以在建立想象空间的基础上。
策略一、复述故事。(我讲述的历程:种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策略二、了解童话中的故事顺序与情节。
(学生明白:童话是故事,故事有情节,情节按顺序。)
《一块奶酪》文前提示语说: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在学习写作童话的基础上。
策略一、构思童话故事。能够口述一篇简单的童话。
策略二、写好童话故事。提示语“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实际是指向童话的价值,要体现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