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追求有趣的人越来越多, 但真正有趣的人依旧很少

01. 一个突然的表白

春节在家的时候,有机会跟我的小外甥女相处很多时间。

她还不到3周岁,但是已经会说很多话,很机灵,知道怎么讨人喜欢。

有一天我姐姐外出办事,我奉命在家照顾她。但是因为我姐姐没有说一个确定的时间,我们都不知道她到底什么时候回来。这个时候小孩子心里会有一种不安定,她一直惦记着,所以哪怕在吃东西、在玩玩具也会突然分神,想起来妈妈不在身边,然后就会哭闹。

为了不让她哭闹,我就尽心尽力地陪她玩。

「尽心尽力」不是我吹,而是我一没有给她放动画片,那样当然很容易把她“黏”住,但是对眼睛不好,也非常偷懒;二是我想了各种好玩的方法,让她投入到游戏当中,不要分神,不要想起妈妈不在身边。

就这么玩了好几个小时,到了晚上快睡觉的时候,我坐在地毯上收拾玩具。她本来在我身边蹭来蹭去,然后突然一下子趴在我后背上,从后面抱住我的脖子,很小声地说了一句:小姨,我喜欢跟你一起玩。

刚开始我没听见,还好追问了一句,然后她在我耳朵后面又轻轻地说了一遍。

不夸张的说,我当场整个心都化了。

因为我能感受出来那句话是走心的,不是为了讨好卖乖。因为她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才会特别小声的说出来。

但是下一秒又觉得心疼,因为想到她之所以这么开心,可能是因为,这是她少有的玩乐体验。这种开心不是放肆地吃很多糖的开心,也不是收到新玩具的开心,而是有人陪她“尽情地玩”的开心。

02. 你有没有把他们当朋友

中国的家庭教育,喜欢把大人跟孩子分得很清楚,觉得小孩子就是傻的,什么都不懂——“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所以跟小孩子说话的时候,会拿出专门对付小孩子的那种腔调。

我想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有很多小孩,会缺少一个平等的交往体验

《红楼梦》里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片段,是宝玉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打招呼,巧姐儿问礼之后,宝玉也回了一声“妞妞好”。

当时看到这里我有一点诧异,因为设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话,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礼貌,我可能会说“妞妞好”,然后再夸一句“妞妞真乖”——以一个大人的姿态去夸奖她的行为。

这当中的差异可能是因为贾府贵族礼仪的教育,小孩子从小就要知礼,学叫人,没什么好夸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很羡慕在这种训练当中,大人和小孩都具备的平等观念。就是我们不是大人和小孩的关系,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你跟我打招呼,我也用同样的方式跟你打招呼。

03. 要玩就玩得尽兴

说回到玩游戏,大人们是以照看小孩的心态陪着ta,还是作为玩伴加入ta,这两种方式带来的体验一定完全不一样。

当你扮演看护者的角色时,你可能会教ta怎么用一个玩具。比如一个模拟的饮料售卖机玩具,你告诉ta把硬币从这个小孔里面塞进去,然后就会有饮料掉下来。

但是学会这个过程之后,玩具对小孩子的吸引力就会迅速下降。因为把硬币放进投币口的这个动作既没有技巧性又没有故事性。

但是当你扮演玩伴的角色加入ta的时候,你就有立场允许ta自己去思考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ta的玩法也许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ta可能拿过来当枕头,也可能直接把玩具大卸八块。但不管怎样都是ta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

大人跟小孩的想法通常存在很大差异,灌输是非常粗暴的做法。生命在每个阶段都有它当时的主题。2、3岁的孩子就应该沉浸在探索世界的乐趣当中,用力的玩。

到底玩得尽不尽兴,孩子虽然小,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差别。

事后回想起来,我小外甥女当时说“我喜欢跟你一起玩”,她用到了“我”这个字。

以前看到有育儿专家说,小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会有一个阶段分不清主体关系,所以跟人说话会自称”宝宝“。

这个词自带关系属性——我跟你说话的时候我就是宝宝,因为有你在所以我是宝宝。当她自称”宝宝“的时候,她有一个谈话的对象。她说”宝宝想喝水“,是在跟你说快点拿水给我喝。

但是当她用到”我“这个字的时候,她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反应。

”小姨,我喜欢跟你一起玩。“

说完她就转过身接着玩玩具去了。

04. 感染别人之前,先要打动自己

啰嗦这么多,下面才要进入正题。

因为我觉得,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在成年人的身上也越来越少。而这种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感受能力的下降

我们对美的感知经验、对情绪的感知经验越来越少。

出去旅游,看到美景第一反应是拿起手机拍下来,然后修图,发朋友圈,回复朋友圈……真正去欣赏美景的时间反而在变少。甚至更多的时候,都不是觉得景色美才拍,而是因为那里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日常沟通也是,用聊天软件打字就行,语音都不用发。越来越缺少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听不到对方的语气。

但是说到情商,它的根本其实就包含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对方此时高不高兴?ta对这个话题是不是已经失去兴趣了?要怎么做才能把局面调整到你想要的样子?这种细微的训练越来越少,甚至也不太在乎了,反正线上聊天允许滞后回复,还可以发表情包。

所以说到「有趣」跟「无趣」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感受能力的强弱。

同样一处风景,有人拍打卡照,有人拍的即使不那么好看,但也能引起人情绪的波动。后者的感受能力一定比前者灵敏。

而有趣的人通常都要有自娱自乐的能力。自己先觉得有趣,才能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其他人。

微博上有一个美妆博主@小猪姐姐zz,我很喜欢看她录的视频。她专业学的是美术,所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特别强,常常因为一只口红、一盘眼影在镜头前“搔首弄姿”,用迷醉的语气感叹:我的天呐这个颜色简直太好看了~

那种被自己迷住的样子,特别吸引人。会让你想到有时候女生化妆,真的只是为了给自己看,只因为自己喜欢。

感受到美的人,传递美;感受到心动的人,传递心动。

只有敢把自己真正交出去的人,才能咂摸出其中的滋味,才能收到馈赠,才能变得有趣。

——end——

(点击文字直接跳转)

有关气质大方: 调整心态其实是伪命题

随笔整理 | 再见2018,还不错的一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追求有趣的人越来越多, 但真正有趣的人依旧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