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想成为你鄙视的你时,却真的成为了你所鄙视的你……
最近流行躺平学。
其实,躺平,应该说古已有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似乎就近似于躺平了,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也好像是一种“我要躺平”的呐喊……
据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真的有选择的自由吗?
这些年有些人变着花样一直在鼓吹“成功学”,鼓吹“财务自由”,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财务是基础,没有钱,自由只不过一个笑谈,甚至连车厘子自由都实现不了。所以有人提出人生的三大目标: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心灵自由。这说明,人,生而不自由。
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原来越多的人竞争导致了成本递增而效益递减,这就是所谓的内卷。说白了就是一张饼一百个人分,有时候甚至是抢而不是分,结果可想而知了。于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反思有人懊恼:我们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呢?
于是有人宣布退出不玩了,也有人倒地后顺势不再起来,躺平学应运而生。
很明显,躺平是一种生存策略,一个没有办法的被动的生存策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剧烈的竞争的。
应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安定的环境,丰足的物质,多彩的生活。但是,这也是一个焦虑感弥漫的时代,高房价导致生活成本增加,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不足而竞争激烈,然后蔓延到教育的“从娃娃抓起”,鸡娃诞生了。更有很多年轻人自废武功,成为佛系青年:不结婚,不敢结婚,不生育,不敢生育等等,如是进入了低欲望社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也许这是一种发展必然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异化而引起的。
“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Tong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简单地说,人在存在实践过程中慢慢被存在实践的内容所奴役成为非人的存在。通俗的说就是,人成为人所创造的生活的奴隶。
这也算是工业时代的一个副产品吧。在卓别林伟大的《摩登时代》对这种现象有着精彩的诠释。前些年的逃离北上广,近几年的“宅文化”“佛系”“尼特族”,现在的躺平,无不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应对。
甚至可以说,这算是对内卷现象和异化的抗争与被动觉醒,特别是知道有人一天能赚二百多万,而自己一天甚至赚不到二百元的时候: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生活?
我该怎么办?
所以,躺平是一种身体的自然反应和无奈的被动退出,没必要对这种现象高高在上的进行批评和指责:比如有商界大佬认为年轻人应该有奋斗精神,应该追求精神财富;有教授指责躺平态度极不负责……
我想,应该想办法解决内卷现象,这才是具有建设性的:
解决内卷现象的个人方案就是思考和实践“做自己”----除了一窝蜂的去过独木桥,除了躺平,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解决内卷现象的社会方案就是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多修路,多建桥,不必让所有人都涌向独木桥了。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同时,我似乎也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个奶腻的声音:“阿姨,我不想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