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不幸中的万幸 (校园欺凌篇)

——亲爱的少年啊

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树

挂着青皮的果

苦是一定的,甜也有~

图片发自App

平日里很少看网络文学的,因为喜欢千玺,也因为某夜的无聊,看了千玺即将拍摄的《少年的你》的小说,却是出乎意料地着迷…不知是因为故事本身,还是潜意识里已经把北野(男主)等同于千玺,被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也被北野与陈念(女主)之间的守护与信任所震撼!

图片发自App

北野,一个妓女与强奸犯所生的“小混混”,从出生起,就注定被人嘲笑、瞧不起,旁人异样的眼神、各种难听的标签,甩也甩不掉,没有家人、没有关怀的他只能自力更生,过早体会人性险恶、生活艰难,用“学坏”保护自己。

陈念,一个独自留守在家上学的“小结巴”,唯一的依靠就是为了生存必须在外打工的妈妈,因为结巴,从小被同学嘲笑排斥,只能自己面对孤独、面对欺凌、面对害怕,渴望保护、渴望逃离的她好在学习很优秀,在艰难的青春里给了她一线希望。

北野和陈念一样,是卑微的,是孤独的,是迷茫的,是善良的,是坚韧的,是强大的,是被遗弃的,是渴望爱与陪伴的,是彼此懂的人。

故事起源于一起校园欺凌事件。陈念的同学胡小蝶因校园欺凌而跳楼自杀,陈念作为目击者,不幸成为被欺凌的下一个目标。

面对校园欺凌,同学害怕惹火烧身、老师要维护学校声誉、家长怕影响孩子前途、警方为保护未成年、路人因为事不关己,通通选择了视而不见,大事化小,没有人去深究,去惩罚那些为非作歹者,只是采取一些不痛不痒的警告教育,纵容着施暴者的为所欲为。因为几乎不需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任何代价,所以那些施暴者更加猖狂,无所畏惧。

校园欺凌总是一个沉重又残忍的话题,学校明明该是最简单纯洁的地方,少年少女们明明该是最天真烂漫的年纪,“校园”本该是“青春、活力、奋进、友爱”等等一系列美好名词的代名词,可偏偏却成了“弱肉强食的斗兽场”一般,让人深深怀疑究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看到网上那些校园欺凌的视频,总让人难以置信,你无法想象,究竟是什么让那些小小年纪的施暴者们,可以对自己的同龄人下得去狠手,那些施暴者怎会如此残忍嗜血,无论男女,竟连起码的怜悯心和羞耻心也没有,孩子们该有的善良与天真去了哪里,这些孩子倘若放任不管,长大后对于社会来讲究竟埋藏了多少祸患,你为他们残忍的言行感到心悸,更为其中一些父母无所谓的敷衍态度感到愤怒。同时,我们心疼着那些被欺凌的孩子,幸运者转学逃离折磨,不幸者就像故事里的胡小蝶,失去活下去的勇气,选择轻生。这些孩子在最不该见识人性丑恶的年纪里,承受了不该承受且难以承受的伤害。或许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换,有些人可以开始新生活,然而那些无法逃离的孩子,只能继续忍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对人性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热情、对生命失去向往、对公平失去期待,给以后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其为人处世,影响其正常生活。

对校园欺凌的漠视,更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对执法者的信任,选择以暴制暴。故事里,因为郑易(警察)向陈念承诺“如果情况属实,施暴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出于对警察的信任,陈念选择向郑易坦白,说出魏莱(施暴学生)等人的恶行。本以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可以一身轻松地继续自己的校园生活,可事实却告诉她,承担后果的人只有自己。欺凌与被欺凌者可以“冰释前嫌”,但作为“告密者”却必须要接受惩罚,校园欺凌的噩梦,陈念终究没有躲得掉。

陈念留守在家,孤身一人,没有任何依靠,也曾想过把远在外地的妈妈叫回来,可她知道那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潜意识里认为北野也是个会打架的“小混混”,即使感觉他和别人不一样,也还是优先选择警察郑易作为自己的保护者。郑易当初惩罚恶人的承诺没有兑现,反而造成了陈念现在的困境,他愧疚却无能为力,自当尽心尽力保护陈念,可他们都知道她对他的信任已不复最初,选择他作为保护者只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当然,那时的陈念或许对执法者还有一定的信任与依赖。然而,一次紧急情况,郑易率先离开,便给了阴魂不散的魏莱他们可乘之机,“猫鼠游戏在青石巷展开”,陈念拼命逃跑,最终躲在垃圾箱才幸免于难。这一次,陈念彻底失去了对警察的信任,她知道只有找一个比魏莱更厉害的人才能保护自己,于是,她义无反顾地找到了北野,告诉他“你保护我吧”。“你保护我吧”,从此,北野与陈念之间的默契与信任坚若磐石,北野开始了对陈念所有的守护。

故事里,北野与陈念之间开始了对彼此的守护与陪伴,现实中,却不是每一个陈念都有幸可以遇到那个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的北野。现实大致应该是被欺凌者自己无力反抗,只能选择依附更残忍的施暴者,以暴制暴,因为被欺凌者知道,靠法律,靠警察,换不回自己想要的公平和正义。

倘若,所有的校园欺凌事件,只能以不了了之,或者转学逃避,或者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那该有多可怕!

我们都曾为孩童,也都将孕育孩童,我们庆幸自己的学生时代未遭遇欺凌,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却深深担忧自己的孩子将来是否也会有如此幸运,无论其成长为施暴者还是被欺凌者,都是让人痛心的,都是我们不愿看到和难以接受的。

“对犯错的孩子选择宽容,这是社会的善意。可当孩子伤害孩子,大人该怎么办?那被伤害的孩子呢?为什么他们的苦痛最终只能成为别的孩子成长的踏脚石,成为他们浪子回头的标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我不幸中的万幸 (校园欺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