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阅读与写作50讲》一页纸脑图合集

数学家上的语文课。

发刊词

理解他人,表达自己,是一张王牌。

发刊词

01 理解他人:什么是合格的阅读理解?

好的阅读,就是既读懂文中之意,又听懂弦外之音。好的写作,就是既能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又让人饶有兴味继续探寻。

01

02 理解他人:如何读懂作者的内心?

我对茨威格印象深刻的是这句话: “一段爱情,总会被忽视,总会被葬送,总会被忘怀,既然如此,为什么依然要爱?”

02

03 口语表达:如何让你的话更吸引人?

就不做过多说明啦,直接上图!

03

04 书面表达 写跟说有什么不同

读金庸作品,从看原文和看电视剧,也能看出写跟说的区别来。

05 品位:如何全面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文献阅读三步法,打造行走着的知识体系。

05

06 速度:如何突破阅读理解的瓶颈?

不愧是科学家上的语文课,顿时觉得自己文理兼修了呢!

06

07 层次:如何兼顾广度与深度?

根深叶茂,繁花似锦。读不同的书,投入的力气自然是不一样的。

07

08 欣赏:如何体会经典文学的魅力?

那些家喻户晓的名著,那些耳熟能详的金句,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作者倾尽心血,也靠一代又一代懂得品鉴与传承的读书人!

08

09 起步:如何从怕写到天天想写?

一个熟练的书面写作者,通常都会经过从“害怕写”到“天天想写”,再从“天天想写”到“不轻易落笔”这样两个过程。

我从来没怕写过,恬不知耻直接进入“不轻易落笔”阶段吧![调皮]

10

10 比喻:怎么让外行理解陌生的东西?

其实从人文角度来讲,比喻的首要意义不能简单归为由简喻难,而是在曲径通幽处,展开更丰富的意向。

11

11 写景:如何寓情于景?

看多了那些震撼感官、灵魂却无动于衷的大片儿,更愿意沉浸在情景交融的文字中,与山水相逢。

12

12 写情:如何写好心理活动?

以情动人的作品,仿佛笔尖自带一股仙气,牵引着读者的喜怒哀乐,与书中人物相约相会。

12

13 叙事:如何牵着读者走?

用讲故事、写小说的标准来写论文、写报告,采取顺序、倒叙、叠叙的手法抓取读者注意力,才能足够引人入胜。

《蝴蝶梦》的例子举得好,买过电影连环画,反复看。

14 技巧:如何写得有魅力?

毕加索说得好,先要像专业人士那样遵守规则,然后才能像艺术家那样打破规则。

14

15 实践:我是怎么写出畅销书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成功之路不止一条,但关键成功要素的总结,却不失为有价值的行动指引。

15

16 日记:如何用日记提升写作能力

米兰昆德拉说: 人并不是突然死去的,而是慢慢死去的。因为我们活在自己的记忆中,但记忆是不可靠的,如果你不记录你的生活,你就在一点点死去。

从这个角度看,把日记作为实用文体的练习起步,的确有着决定生死的意义。

16

17 邮件:如何写好工作邮件?

曾经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工作邮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刷一遍。这样的日子一去不返,当时只道是寻常。

17

18 简历:如何写好简历?

对阅人无数的HR来说,看简历识人,是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助益一生的人生修炼。

18

19 评论:如何写好一篇评论?

大到社论、工作评估,小到一款app的取关吐槽,评论是日常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文体,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价值比重。

20 论文: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论文类写作和报告类写作是实用文体中的两大难点。学好前者,后者便不难了。

20

21 报告:如何写好一篇报告?

依然与论文相对照,来看综述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要点。

21

22 小结:美国的大语文教育给我们什么启发?

语文不是高考后就可以扔掉的课本,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每一天生活质量的基本技能。综合文史哲,强调实用性与多元化,是我们可以从美国语文教育获得的启发。

22

23 《春江花月夜》| 如何从传世之作参悟渺小人生?

  经典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就在于写出了引发人类共鸣的普遍情感,且立意高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我们自己的写作,也要有这样的野心。

23

24 《九三年》| 如何理解复杂的人性?

以雨果的《九三年》为例,深入探寻和理解复杂的人性。

24

25 英伦情诗 | 爱要怎么说出口?

在“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时光,每个人都是诗人。当现实侵蚀了欲语还休的情绪,诗意便淹没在人潮如涌的荒野。

25

26 《俄狄浦斯王》| 如何理解人生的底色?

领略悲剧的意义,不是跟着自怨自艾,而是在人生苍凉的底色中,寻找那一抹温暖的微光,便是苦中一点甜。

26

27 罗曼·罗兰 | 年轻时为什么需要理想主义?

有谁在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岁月,不曾热血沸腾过?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而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27

28 《十日谈》 精读和泛读各自有什么意义?

的确,人们容易从过往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相似的境遇,体察不同时空的共鸣,感受活在当下的幸福与艰辛。

28

29 《李尔王》| 什么样的作品能穿越时空?

用如椽巨笔写尽人间悲欢离合,生活却恬淡安祥的莎士比亚,不计输赢却穿越时空而来,是真正的赢家!

29

30 《红楼梦》:曹雪芹到底是在讲谁的故事?

作为国民必读书,自然会有千万种解读。在宏伟的中华语系中读红楼,也会培养出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

30

31 《诗经》| 为什么是理工男恋爱宝典?

《诗经》的文学地位,犹如《几何原本》之于数学,《罗马法》之于法律,《圣经》之于宗教。理科生的追溯式表达,不得不服!

31

32 《简爱》| 为什么是现代女性必读书?

相比于曲折的故事情节,升华的思想价值,给我印象更深的是李梓和邱岳峰的配音,真可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32

33《牡丹亭》| 什么是中国人的浪漫情怀?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文字的妙处,在于意象之美,音律之美,韵味之美,一字一句,皆自然天成,不可替换。

33

34 《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为什么长盛不衰?

说实话,之前看《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都莫名弃剧了。或许是不喜那些喋喋不休的小心思,或许是对了然结局后的过程没那么耐心。从浓缩人类对婚姻爱情观的共性角度来解读,倒是颇有新意。

昨天临近半夜还在改错,得到编辑真是兢兢业业,当然,本人也是。[调皮]

34

35 《呼啸山庄》| 如何理解文学里的黑色话题?

任何一部作品放在一个较大的时空中考察,都是现实主义作品。

35

36 川端康成 | 如何更深地理解日本美学?

樱花之美,如梦如幻,转瞬即逝。

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似是而非。

36

37 《浮士德》| 如何理解德国的崛起?

从文化和时代的轨迹,来看近代德国和中国国运走向及国民特质之间的相似性。

37

38 普希金 | 怎么理解俄罗斯文化里的精英责任?

对那些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多余人”、“小人物”,至今仍印象深刻。俄罗斯文人骨子里的精英责任,是那个时代俄罗斯文学共同的精神特质。

38

39 托尔斯泰 | 怎么理解贵族的自我救赎?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通过写作,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实现自我救赎。他也是我们理解今天的西方富豪精英们慈善行为的一把钥匙。

39

40 马克·吐温 | 怎么理解高速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镀金时代的美国,财富剧增,贫富悬殊,人性善恶的较量,理性与贪婪的角逐……无不给当下的中国人以深刻的启示。

40

41 海明威 | 人在物质满足后有什么困惑?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丧钟为谁而鸣》

41

42 鲁迅 | 怎么理解文学与社会变革?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42

43 张爱玲 | 怎么理解都市生活?

“她的一生,太过用力,太过用力的人生,会非常孤单。”有人这样评价过张爱玲。的确,无论是她的出名、受冷落,还是逆袭归来,都透着孤单的味道。

44 米兰·昆德拉 | 如何理解当代欧洲人?

昆德拉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人类没有思考的必要,而是说,人类的思考不可能穷尽。得到听书解读也是我画的。

44

45 杜甫 | 形式与内容哪一个更重要?

和豪放洒脱的李白相比,杜甫格律工整,用词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世人都羡慕李白的出世之仙气,但老杜的入世之辛苦,才是现实中每个人的常态。

45

46 李清照 | 艺人词是怎么登上大雅之堂的?

大时代,小环境,以及人的经历,都可以改变人,比如李清照;甚至可以改变一个文化现象,比如宋词。

46

47 《西厢记》| 剧作家为什么要改造张生的形象?

经过时代更迭,数次改编,老百姓会在舞台上看热闹的故事,而文人们则会在花前月下品读佳作。《红楼梦》中“读西厢”的片段,剧中剧的感觉,从徐玉兰王文娟到欧阳奋强陈晓旭,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47

48 《三言二拍》| 市井文学的价值在哪里?

读充满烟火气的市井文学,可以让你更了解周围人的想法,也让你更宽和地接受人间不完美。

48

49 阿瑟·克拉克 | 科幻为什么会流行?

科幻小说和过去的神鬼传说一样,在虚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现实社会,满足人们无法安放的渴望不可得的内在需求。

49

50 弗里德曼 | 怎样记述好真实的事件?

除去小说、戏剧和诗歌,我们还可以从回忆录、传记和新闻报道等非虚构类作品中学习,一方面可以在工作中借鉴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对人与事件的鉴别力和洞察力。

50
课程更新结束,脑图也更新完毕,感谢吴军老师,从另一个视角带我们开启阅读与写作之窗!感谢如此丰富的时代,让我们有各种可能,与世界对话!

全套一页纸脑图已在课程中同步更新,也在里查看合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军·阅读与写作50讲》一页纸脑图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