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让亲子沟通变轻松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面对日渐长大的孩子尤其处于青春期孩子,很多家长抱怨很多时候一言不合就吵架,很多时候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没说了两句就吵得不欢而散。

……

面对孩子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不理想,无论这么苦口婆心,可孩子却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真的是气得牙根痒痒。面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或者在一件事情上胡搅蛮缠,家长通常也是束手无策,恨不得武力解决。可孩子大了,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吗?

难道真的只能是平时看起来母慈子孝,一遇到问题就鸡飞狗跳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得以缓和,重现温馨美好呢?

作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而亲近的人,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沟通起来不受伤呢?

▲《中国神话故事集》插图。

儿子今年读初一了,我现在明显感觉他现在不再是那个百依百顺的小屁孩,不再像以前什么事情都会回家和我说,没事就喜欢当我们的小跟班了。很多时候,面对同一个事情,他会有自己的想法了,甚至不会再迷信我们父母的意见了,我们不能再将我们认为对的好的想法强加于他了。

学习开小差、写字不认真,考试不理想,我们也能不能仅仅简单训斥就能让他醒悟了。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他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虽然很多时候也有偏激或不全面地方,可他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们想要说服他不再那么容易了。

就在我面对亲子沟通的种种问题无计可施时,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亲子沟通密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就这么简单》,而令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本人LiLiane老师是位家有两位青春期孩子的母亲同时还是高情商沟通力专家,曾担任跨国商业谈判首席翻译,擅长以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来化解冲突,创建合作与共赢

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这本书没有一开始就讲大道理,没有单纯罗列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是一开始就以故事开头。整本书都是以自身亲身经历以及身边人和故事引出解决办法,结合实际案例娓娓道来,让我们情不自禁沉浸其中。理论知道再多,如不亲自动手实践都只是镜花水月,只是看起来很美,却触不可及。因此作者会给出给出各种易于操作上手的工具并辅以具体步骤分解。而且作者在每一章节都配有相应练习让我们去实践操作熟练运用这些技巧。

翻开书第一句话就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作者说沟通并不等于说话,有时沟通是与听不懂的声音进行对话。确实在我们沟通时候,有时沉默不说话也是一种沟通方式,甚至一个眼神,不经意的动作也是沟通。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肯和我们说心里话,那我们是不是应从沉默这种沟通方式去寻找背后的沟通线索多关注他们的动作、眼神等。

而书中最令我为之一震的是这句话——我希望找到重要一种沟通方式,不是以控制孩子让他们顺从听话位面对,而是能够贴近他们的心,点燃他们的动力,发掘他们的能量。我突然发现这不也正是我一直以来苦苦思索而不得,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内心写照吗?看得这里我似乎看得一道光,指引我找到一把开启孩子内心的钥匙。

正如这本书封面所说:帮助孩子从失败、错误、冲突等事件中获取能量进而解决问题,建立自信,赢得合作。

1

清零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带着预设的沟通回想我们和孩子的每一次沟通,是否在对话之前,我们已经假定了他的行为,他的想法,甚至事情的原因和经过?

我们可否问问自己,这是孩子的真实模样,还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刻板印象?如果定义先于理解,刻板印象会导致沟通失败设置不可逆转的伤痛。

书中有个例子让我震撼不已。讲的是一位的妈妈的钱包不见了,妈妈怀疑平时喝酒纹身的儿子所为,于是在儿子否认之后拨打110。儿子件妈妈如此不相信自己,夺过妈妈手机摔碎后离家出走。可过了几天,妈妈才在自己车上找到了钱包。她非常内疚,孩子离家之后一直杳无音讯。可就在一年后,妈妈接到了警察电话,说孩子离家后和一帮不务正业的青年厮混,因为打架斗殴被拘留了。

这真的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妈妈一位刻板印象作祟就认定孩子是小偷,导致儿子因不被信任而越走越远,自暴自弃而误入歧途。

在与孩子沟通时候,我们应从现有的局限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跨越刻板印象的阻碍,去看见和接纳每一个人,去理解和包容每一个观点,尊重个体,尊重不同,打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封闭与局限。


2

“评价”引发沟通危机,“观察”才是正解

在生命之初,孩子通常是从父母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孩子会活在家长的评价里而模糊了自己。可当他们逐渐长大,开始尝试找回真实的自己时,并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时,却被家长驳斥为“叛逆”。

这也是很多人说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因为他们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再盲目崇拜父母的权威。

那么这时候我们进行亲子沟通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判”,学会观察——“评价”引发沟通危机,“观察”才是正解。“主观视角”是孩子与父母针锋相对的导火索。

不当评价让亲子沟通上演“真实的谎言”。一个词,一个字,哪怕是一个没有说出口、仅仅在脑中一闪而过的有关“评判”的念头,都可能让我们的表达失去它本来的真心实意。而我们所说的“评判”,因为并不符合孩子所认可的行为事实,就有可能刺激到孩子的情绪,成为他反抗、抵制行为的导火索。

因此只要做到如实真切的观察,才会让我们真正地关注当下更好解决问题。“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评判"——对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然而在实际沟通中,我们经常会讲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为了让我们了解自己日常沟通中表达的是“观察”还是“评判”,作者还特地在书中提供了10道练习题让我们做测试,每道10分,共计100分。如果你得了60分以下,可得注意了,这表明你需要花店实际和精力来学习区别观察和评判了。


3

改变孩子行为的4C模式

生活中,每一个人包括我们得孩子,都是鲜活自由的生命,他们不愿意被制约、被束缚。

而大部分情况下,规则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由父母主导制定,并由父母监督执行的。

比如:

考试没有考好,所以马上里列个学习规则

房间太脏乱,力课做一个家务清单

孩子体弱,立马列一个锻炼计划

计划完整又完美,但常常因为家长的压制强推,或者事务太多无暇顾及,孩子的拖延偷懒,反抗拒绝而搁浅在沙滩上。

每当我看到这里感觉简直就是自己日常与孩子沟通的回放片段。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作者给出了实用的解决之道——4C模式。如果要尝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遵守与改变,可以启动相应地思维,运用4C模式如下:

Connect us:联结情感 实施重点-寻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Confirm the need:确认需要 实施重点:通过对话和互动,找到双方的需要,强调共同愿景

Close the gap:缩小差距  实施重点:缓解情绪,缩小策略和“需要”间的差距

Create a behavior planning:创建行动计划  实施重点:把权力还给孩子,共同创建执行计划

作为家长,我们唯有保持着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接纳、选择、空间、自我成就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沿着满足需要的轨道,创建计划。那么这个机会才是他们对自己许下并愿意去遵守的承诺和行为准则。


Lilian说:

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并不只是你的孩子,他其实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光芒。沟通的关键不是说服与打压,而是引导出他人性中最美好、最真挚的善意与勇气。

当我们在语言中给孩子施加种种压力,期待他知耻而后勇,在压力中崛起。但事与愿违地是,我们的孩子为了适应环境,为了顺应大人地意志,可能会主动地降低跳跃地高度,减少自己尝试地勇气,因为一次次地打击和挫败渐渐地削减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弱小的心灵已经承受不起一次次失望和灰心。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亲子沟通遇到种种困惑和难题,希望你也能拿起《亲子沟通密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就这么简单》这本书,开启亲子沟通愉快之旅吧!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你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让亲子沟通变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