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0分钟的真人短片,凭什么获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

先聊聊短片

“电影”这个名词很多时候被大众误解,20分钟时长的影片也能叫电影吗?多数人可能不以为然。知识点啊,电影根据时间长短一般分为短片(Short Film)和长片(Feature Film):

短片:顾名思义,短片即意味着因时间不够长所以称为短片。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如此定义:短片是运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的电影。

长片:与短片相反,长片时间跨度较长。根据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电影学会及英国电影学会对长片的定义,一部长片至少时长45分钟。大部分的长片电影时长介于75-210分钟之间。

全球第一部长片电影《凯利帮的故事》(1906)

我们对长片是如此熟悉,以致很多人会忘记或者忽略短片的存在。我也不例外,即使每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都不会忽略它的存在,而我则选择视而不见。我想当然地将它定义为肤浅和无趣,很多大导演花120分钟都未必能讲明白一个故事,20分钟能讲出个啥?

人性的缺点莫过于此,一连串的“想当然”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毫无改观和建树。其实这种“想当然”也是一种懒惰,我们不愿意学习和创新,甚至视之为一种负担,所以很多的“我们”注定平庸。好像扯远了···

《肤色》的惊艳

那天晚上,我观看完《肤色》这部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的影片之后,久久不能入睡,思索的不单单是种族歧视,还有教育和人性···

如果要问我为什么要看这部影片,其实最开始是被它的海报所吸引的。请看下图:

《肤色》海报

图中两个小男孩的皮肤和头发颜色迥异,中间却被一道看上去不可能拼接的长长的裂痕割裂开来,这种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冲突问题在这张充满艺术的图片上表现得非常具有画面感。我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种族歧视正在通过代际传递不断延续

种族问题是美国开疆辟土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社会顽疾,为此拍出的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绿皮书》无疑也名列其中。仅仅20分钟的短片可能并不能给你观看如《绿皮书》等优秀长片的那种故事感和带入感,但是它所揭露的问题是鲜明、聚焦且有力的,很可能你会因此而震撼不已。

《肤色》剧照。白人父亲教会孩子用枪后,不想厄运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悄悄降临

如果你是一个对种族带有歧视或是暴力倾向的人,加上你身处在如3K党这样的组织当中的时候,你就变得非常危险。很有可能,你身边要好的朋友甚至是家人大有可能也是种族歧视者,就像《黑色党徒》中的那帮3K党友。

而孩子是最难幸免的,就像大家说孩子小的时候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一样,他们的观念、习惯甚至是人生观也非常很容易在这个时间段习得和养成,一旦根深蒂固起来,后果可想而知。

这部短片将影片要传递的信息或者价值观聚焦在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可谓神来之笔。当最后白人小孩亲手将教会自己用枪父亲杀死的那一刻,留给我们是无尽的唏嘘与莫大的讽刺,孩子俨然成了父母一手打造的“牺牲品”。

《肤色》剧照

不过唏嘘之后更多的应该是人性的反思。历史就是如此,不断重蹈前人的覆辙似乎是人类永远难以割舍的精神鸦片,鲜有人想去根治它,也许《肤色》就是那声鲜有的呐喊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仅20分钟的真人短片,凭什么获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