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

                                                                 蜡烛

      小时候村镇上的电力供应不足,时不时会断电,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点起蜡烛。

      蜡烛燃烧的时候,有时安分,有时又很跳脱。安分的时候,烛火安安静静的站立在蜡烛上,接近灯芯的部分呈青色,外围的部分呈红黄色,烛火整体就像一个梭子。跳脱的时候,烛火就像一个顽皮小孩,不断变形,把握不住它的整体形状。那时候很好奇,没有风,为什么烛火会变得活跃呢?

        蜡烛燃烧的时候其实是带烟的,烛火跳脱的时候最明显,烛火外层包裹一层黑色的轻烟,如果在蜡烛上方手持一个盖子,不久就会发现盖子内侧附着黑色的东西,用手一抹就能抹掉,手会变黑。

        小学晚上停电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点上蜡烛,那时候我们会弄来一些小玻璃瓶来装烧掉的蜡泪,没有完全冷却的蜡泪可以作橡皮泥玩耍,可以捏各种形状。小玻璃瓶从哪里弄来的?注射液用的青霉素是装在一个个小玻璃瓶中的,小伙伴们会收集被丢弃的小瓶,剥开包裹着玻璃瓶口的铝箔,丢掉盖着瓶子的橡胶小盖子,就能得到盛装蜡泪的玻璃器皿。最后我们在小瓶中放入细绳作为灯芯,就是一个简易的蜡烛,又可以带给我们许久的光亮,并且于我们也是一种乐趣。那时候我还并不知道古代诗人赋予蜡泪的文化含义,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后来才学习到的,可惜身在现代的我毕竟没有深切的感受。

      夜晚明亮的烛火会招来许多小虫,最容易识别的自然是飞蛾,其他的虫子都是不认识的。虫子具有趋光性我是知道的,但是虫子不惧热的冲进烛火,然后他们就会掉落近蜡烛未滴落的烛泪中,就算没被烛火烧死,也会被烛泪淹没烫死。这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晚上点亮蜡烛,本来就是为了看书写作业,虫子们的扰攘干扰自己,所以才会观察这些虫子。有一种虫子,个头很小,大概也就圆珠笔头那么大,全身是青绿色的;有一种虫子,个头与飞蛾相近,有两条长长的触须,尾巴也是长有比较长的触须。现在我在记录片中看到蜉蝣, 与记忆中的这种虫子很相似,瞬间就想到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或许这些关于这些虫子的记忆不全部是烛火带来的,也有可能是灯光带给我的。

      蜡烛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用于夜晚照明。现代电力供应充足,城市的夜晚灯火通明,蜡烛应用的场景变得极少,过生日或者追求浪漫的时候才会有蜡烛燃起。古人赋予蜡烛、蜡泪、烛火的文化含义逐渐远离,“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中分离的悲哀与相逢的喜悦已经被稀释,我们在现代这个物质世界的各种情绪自然有新的寄托,或许以后电灯也会被赋予与蜡烛相似的涵义。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烛光换成电灯光,不妨碍我们在夜间观赏美花美景,甚至夜间亮起万家灯光的城市也正在变成一种风景。毕竟电灯和蜡烛一样,点亮我们的生活。

                                                                                                                                    2020.1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蜡烛)